上海新闻
“上海市对口云南帮扶协作反贫困”案例将在全球扶贫大会上作交流。这是从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获得的信息。1992年来,上海投入资金13亿元,对口支援云南文山、红河、思茅、迪庆、西藏日喀则、新疆阿克苏、重庆万州五桥、湖北宜昌夷陵等8个地区,实施帮扶项目2900多项。
云南是上海对口帮扶的重点地区。自1996年以来,上海积极借鉴国内外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递进式对口帮扶反贫困模式,8年来累计在云南投入帮扶资金5亿元,援建了1000多个递进式温饱型试点村,包括教育、医疗项目在内的各类帮扶项目超过2000个。在沪滇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帮扶项目使对口地区23多万人直接受益,实现了温饱安居,并辐射带动了周边60多万人摆脱贫困,128多万人改善了就医、上学条件。对口帮扶地区的农村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从882元提高到1355元。
上海在云南的对口帮扶反贫困切入点很明确,即改善贫困农户的“四个基本条件”(即基本生活、基本生产、基本教育、基本医疗)。选择的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帮扶,不断巩固反贫困成果。这一递进式帮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启动建设“温饱试点村”,重点在脱贫,其帮困措施就是在每个村建设一所村校、一个卫生室、一批沼气池、一批小水窖、一批种植养殖项目(简称“五个一”)。几年来,总共援建了802个温饱试点村;第二阶段,从1999年起启动建设“安居温饱试点村”,重点在安居。到目前为止共建设了228个安居温饱试点村,建瓦房9000多栋。第三阶段,2001年初开始,启动建设“脱贫奔小康试点村”,重点在发展。
上海在云南23个贫困县各选择一个温饱村,从推广优势种植养殖品种、培育致富带头人、援建农贸市场、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入手,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村建设。一些试点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两年之内翻了一番。这种递进式的扶贫模式引起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省得到推广。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上海还高度重视智力帮扶、科技扶贫。在云南文山、红河、思茅援建了教育培训中心、科技中心、农业示范园区,并开通了白玉兰远程教育网,远程网教学点扩展到60多个。
另外还展开一系列多层次的经济协作,以多项优惠政策鼓励上海企业到云南投资扶贫,开展多行业多领域的对口帮扶协作,帮助贫困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增强了对口地区发展经济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