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瞄准国际水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5

  对上海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而言,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节点。
  站在这个节点往前看,色调有些灰:仅以大学生最关注的“食”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听见的多是学生们的抱怨声。“小排有时一个月见不到踪影,当家菜是千篇一律的豆芽、冬瓜、土豆等。”
  从这个节点往后,出现了不少“闪光点”:一所高校食堂引进了三家社会餐饮企业,其中一家还是三星级宾馆开设的餐饮公司;另一所高校的几家校园餐厅则暗地里为几块“红烧肉”较劲,互相紧盯着对方红烧肉的口味和价格,“暗访”、“偷艺”,争相吸引学生来就餐。
  敲响这组“食堂变奏曲”的节点,正是近年来开展的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专业公司负责学生日用
  
到今年4月份,由复旦、交大等40所高校,以及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共42家单位出资成立的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整整走过六个春秋,学生的“吃、住、用”都逐步过渡为由专业公司服务。上海教育超市已在各高校设立了93家门店,供应品种超过4000种;上海生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了150万平方米的物业面积;生乐餐饮则承接了9所高校的食堂,服务3万多师生。
  这些专业服务公司都源自上海高校后勤,其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高校后勤,被称为“联合舰队”。这六年,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正规军”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透光”棉被事件引发改革
  几年前,曾有学生写信给市领导,反映自己盖的被子朝灯一照,都透光。这件事情让高后公司非常震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和高后公司的人员当天就赶到学生住处了解情况,调查后得知是该校一名后勤人员私自进的货。尽管责不在高后公司,但他们从此更加重视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如床上用品采购要经过“五关”,并和市质量监督局纤维检验所签订质量检验合同。
  不仅如此,公司各项管理都在朝着国际标准努力。目前,该公司的生乐物业的居住物业和教学物业管理、生乐连锁餐饮都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0版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今后,上海高校后勤的各项业务都将申请通过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走出一条“非正规军”的专业化道路。
  
“25个人管理15所学校”
  这是新加坡一家专业学校后勤管理公司的真实状况,也是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目标。高后公司董事长林炳华认为,走企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是高后公司的发展方向,也应是整个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方向。
  25个人的高校后勤公司如何管理15所学校?利用的就是社会分工带来的专业服务,依靠的就是第三方物流。林炳华认为,高后公司与社会专业公司相比,优势就在于懂得教育的规律。今后,高后公司还将以控股、参股等关联企业的形式发展专业服务公司,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参与市场竞争,向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效益的目标迈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