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不久前,在经市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本市出台了旨在抑制“炒房”的“期房限转”政策,令许多市民松了口气……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市人大积极行使人民赋予的立法、监督职能,体现了人民意愿。
关注民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们积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大到控制房价、整顿市场,小到家庭装潢、规范屠宰,都在他们关注的视野内。本市一些居民小区内,上世纪80年代种植的水杉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邱剑吟等代表调研后,在今年初的市人代会上提出书面意见,建议修改有关绿化法规,为淘汰扰民水杉提供法律依据。孙雪芬等代表提出议案:本市部分新建小区居民子女存在入学难问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城建环保委迅速组织各区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项检查,查明属实后立即决定将学校公建配套情况列为监督重点。
把视线聚焦到市民最需要处,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构建民情民意传递机制。去年6月,市人大推出人大代表走进信访室、参与信访工作的制度。一批批人大代表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拆阅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去年11月,15位旁听市民的身影出现在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看到每一位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的问题都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十分感动。”这是旁听市民蔡康人的肺腑之言。
如今,市民旁听常委会制度正得到不断完善:今后涉及重大事件、热点问题,都将安排旁听,对旁听公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将形成落实制度。与此同时,人大代表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为市人大代表开通电子信箱、常委会领导与代表双向约见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制度、专门委员会联系相关领域代表制度,网上约见对话平台……
从立法听证会到监督听证会,市人大不断拓宽市民参政议政的空间。如今,听证会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集中民智、决断大事的有效途径。日前,在审议《上海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草案)》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媒体公开征求市民对草案的意见,梳理出比较集中的问题,并从156位报名者中遴选出30名听证参加人各抒己见。同样,因为监督听证制度的推出,交通协管员林伯祥生平第一次走进市人大常委会,当面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4050”人员就业的心声。据悉,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登报公布监督项目等方式,实现监督工作的立项、过程、审议“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