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宝山书写“绿色名片”两年拆除违法建筑二百万平方米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8

  宝山区在前不久进行的一次市民调查中,请百姓回答“这两年你对宝山区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结果40%的居民选择“违法建筑拆除了,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大为改善”,中选率高居榜首。推开窗能看到整洁的市容,走上街能体会浓郁的绿意,这是宝山大力拆除违法建筑的成果―――从2002年初到今年3月底,拆违200万平方米,区内违法建筑基本拆除完毕,在市郊各区县中首屈一指。
  违法建筑,一直是宝山的“心病”。经济发展快了,外来人口多了,违法建筑也不可避免地“长”出来了:刚刚建好的景观道路,很快会被临时工棚、洗车摊“霸占”;大片的绿地周围,是参差不齐的简陋茅舍。宝山总是给人“灰蒙蒙”的感觉,群众意见很大。
  但拆违,不容易。2002年初,区委、区政府刚刚提出“拆违”口号时,一些镇、街道负责人曾有顾虑―――“拆违,就是拆掉钱袋子!”杨行镇城西村村干部算了算,村里原来几个违法搭建的堆场,一年租金就有上百万元,如果拆掉,收入不就没了?记得在宝山召开的首次拆违集中整治工作预备会议上,各单位上报违法建筑总量仅3万平方米,谁也不愿多报。为此,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区领导和20个委办“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并专门选调人员组成拆违办,确定友谊、庙行等8个镇为试点,把拆违整治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基层考核目标之中。
  一组组镜头,记载着宝山区日益强化的拆违意识:月浦镇党员孙建江,本来投资2万多元,在2002年春节造好8间平房,还没来得及出租,就接到拆违通知,毅然拆除;庙行镇一个村,常住人口仅250人,而搭建的违法建筑却容纳了2000多名外来人口,镇政府对一间间“钉子户”攻关……两年多来,宝山拆除了200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其中拆违建绿12.5万平方米,拆违后建设透绿围墙总长2.45万米,拆违修路2.14万平方米;同时,为了解决外来务工者的后顾之忧,一批统一规划的外来民工居住中心开始建设,让外来民工有了更好的新家。
  违法建筑拆除了,经济效益不但未受影响,反而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场镇6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拆除后,“大华房产”品牌逐步树立,经济效益节节攀升;顾村镇两年拆违24万平方米后,大量客商近悦远来,2003年引资增长20%以上,达12亿元。现在每个宝山居民都感觉,呼吸的空气新鲜多了;外来客人更感叹,宝山“绿色名片”越擦越亮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