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从2004年起,本市公证行业在规范服务达标的基础上,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争取用2至3年时间,全行业迈入市文明行列。
公证制度是国家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种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0年上海市公证处恢复以来,各区县公证机构相继成立。目前,全市已有公证机构22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全市公证行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公证种类从初期的20多种发展到目前的200多种,公证文书已发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磁浮建设、嘉浏高速公路、浦东机场、世纪大道、地铁二号线、垃圾焚烧厂等重大工程,以及动拆迁、企业改制、土地延包等多项领域,都有公证行业的介入。
1999年上海公证在全行业中展开了规范服务达标活动,通过达标活动,公证质量意识及办证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涌现了上海市公证处等一大批全国及市文明单位。2003年,公证行业在全市33家规范服务达标行业社会公众满意测评中名列第二。
在开展达标活动的同时,公证工作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如在全国率先推出公证赔偿制度,明确规定公证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因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在办证中的过失而受到的直接经济损失能得到赔偿;建立和完善错证、假证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处理对公证质量、服务态度、超标准收费等问题的投诉以及有关申诉工作等等。
从2004年起,本市公证行业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上海市公证处等已推出各项便民服务措施:包括增加接待时间,全部实行双休日接待和中午、夜间接待制度;缩短办证期限,提高办证效率,做到“简单公证三天好,一般公证七天清,复杂公证当月了,疑难公证一季结”;为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上门服务;开通公证网站,扩充咨询和办证渠道等。
为做好创建工作,公证行业向社会承诺,将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以提高社会对公证行业的认可度:一是公布各公证机构的监督电话;二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认真查摆公证法律服务中不文明、效率不高、收费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三是积极开展条块结合的社区共建;四是发挥舆论宣传和网络的作用,主动向媒体及时通报创建工作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