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需不需要专门的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现有的动拆迁政策和法规对工程浩大的世博会园区是否够用?更多关于世博会的问题需要一把度身定制的法律保护伞。5月8日上午,“世博会与上海法治化论坛”召开,400余位法学专家、律师和政府官员为此群策群力。
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出席论坛并表示,中国法学会全力支持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出席并致词。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上海世博局局长周禹鹏致开幕词。他说,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办工作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做到“依法办博”。
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在论坛主题报告中指出,世博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将涉及大量国际、国内商务合同,有投融资合同、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特许经营协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等。就立法而言,动拆迁、展览品通关与海关监管、世博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工作是最直接和紧迫的。他还建议成立上海世博会法律法规咨询机构,以解决法律制度的透明度问题。
据悉,世博会融资国际研讨会将于本月18日在香港举行。
2010年世博会热点法律问题一览
是否对世博会特殊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采取单独立法、综合保护的优化模式,制定《上海世博会标志保护条例》,并将市场开发与公益使用区别对待?
可否修订或增补相关的知识产权立法,明确分割侵权参展商与主办者各自的责任,完善展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上海展览业地方立法的条件渐趋成熟,上海是否应当尽快立法,营造更完善的会展业发展环境?
世博会期间参观会展的观众可达到7000万人次,如按5%的比例计算,外国游客就将达350万人次。是否在建立突发性事故应急指挥体系的同时,尽早启动相关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