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经过两年实施农村税费政策改革,为“三农”服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已取得成效,郊区农民不再负担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实行“零”费制(即取消村提留和乡统筹费),每年减少农民税费负担2.48亿元;去年实行农业税“零”税率,每年减少农民农业税负担1.43亿元。两年来税费政策改革合计每年为农民减负3.9亿元,人均减负93元。农民普遍反映,这次税费改革是政府为民办了一件大实事,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这是市农委主任袁以星日前向记者透露的信息。
随着“零”税率和“零”费制实施,上海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重心已从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转向增加政府对农村、农民的投入上来。上海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政府、集体应履行的职责,加大了政府对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道路、教育、优抚等集体公益事业、村干部报酬方面的财力支持。去年市、区县两级政府对镇、村转移支付了3.7亿元,为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市郊区工作会议上,上海还出台了大力扶持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市、区县、乡镇政府对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贴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人均不低于30元的标准。闵行区的区镇两级财政用于农村合作医疗扶持补贴的资金,每个参保农民人均达170元。崇明县是郊区经济最薄弱的县,县镇领导一把手亲自关心农民利益,抓农村合作医疗,县财政补贴合作医疗资金从上年度10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使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保率达到72.9%,比上年翻了一倍多。除此之外,各级政府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为巩固上海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市普遍开展了回头看活动,全面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落实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情况。在各区县、乡镇自查的基层上,市税改办、市财政、市农委去年到6个区县20个镇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显示,区县各项税改政策的措施基本得到落实,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基本及时,使用基本合理。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市税改办、市农委形成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范围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广镇(财务中心)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并要求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检查,列入区县财政、国资办、经管站、监委、审计等相关部门常态管理和监督的工作。同时,推进信息化和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目前,上海99.2%的村开展财务公开工作,做到规范公开的占80%,已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占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