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已有44年影响力的“上海之春”,5月5日将跃出第一个音符。在“变身”为国际音乐节的第四个年头,它以“青春”的姿态对原有办节框框进行了突破,在运作方式符合国际惯例、参演节目涵容世界佳作、消费水准更贴近普通爱乐者方面展开大胆尝试。虽不能算成熟却“点子”不断,排场不大却“音量”很大,让众多市民对这一短短10天的文化节日多了一重期待。
不搞开幕式,把钱花到音乐上
出价不菲请来大牌明星,热热闹闹敲个开场锣鼓。这样的场面,被本届音乐节果断“割舍”。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接章说,各种文化节庆都沿袭旧例用拼盘方式“组装”综艺晚会,要改一改了。本届“上海之春”不搞开幕式,连大型开幕酒会都省了。中德合作舞蹈清唱剧《卡尔米那・布拉那》作为开幕演出,吸引了众多国际音乐界人士的“眼球”,一位国外音乐节负责人评价说:“上海懂得把钱花在真正的音乐上。”
走出上海,包装推介珍贵音乐资源
走出推介本地新人新作的框框,把视线转向全国以及世界范围可挖掘的音乐资源。在依然为新人新作提供十几台演出机会的同时,本届音乐节倚重上海本地音乐团体和演出公司,对陕北信天游、安徽“徽韵”、中国经典音乐作品的合唱版演出等进行包装推介,并将连年居百老汇票房之冠的美国STOMP打击乐团、美国排名第一的乡村音乐代表“廊桥乐队”、当今世界顶尖年轻钢琴家郎朗、世界著名都市顶尖爵士音乐表演团体、俄罗斯民族歌舞第一团“小白桦”等多门类、多流派的代表性文化产品和大师名团请了进来。而于5月10日展开的“当代音乐优秀作品展暨论坛”,荟萃了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的10多位大师级作曲家展演新作,也成为令国际音乐界颇为关注的一项高级别活动。
杜绝贵族票价,让市民走进剧院
高品质并不意味着高票价。与申城舞台并不鲜见的“天价”演出相反,“上海之春”没有借“节”炒“价”,却想方设法把总体票价水平定位于“平民价位”。在贺绿汀音乐厅,40元到120元的票价占了大多数。大剧院里200人阵容的开幕大戏《卡尔米那・布拉那》,最高票价也“封”在280元。参演的郎朗、小白桦歌舞团以往来沪期间标价近千元,这次全都压在500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