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以高素质应对时代挑战---论上海工人阶级的新使命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2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上海工人阶级理当继承发扬光荣传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在上海建设发展中担当主力军、当好领头羊
  ●上海工人阶级要勇于创造、不断创新,争取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推动上海城市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和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在日益展开。上海工人阶级要努力适应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为上海经济繁荣建新功、立新业
  自1907年中国首次于哈尔滨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至今,已历经97个春秋。明天,我们将迎来这个伟大的节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国际风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历史性成就的推动下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时代的演进,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是产业工人高度集中的都市。上海工人阶级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上海的振兴发展和共和国的兴旺发达,贡献出了自己杰出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我国几乎每一项重大的进口替代工程无不闪耀着上海工人阶级智慧的光芒。当历史的巨轮进入新的世纪之后,市场化的经济秩序、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全球化的竞争态势,更大大激发了上海工人阶级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品德高尚、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劳动模范。上海液压泵厂数控机床调试工李斌,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上海工人阶级理当像李斌那样继承发扬光荣传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在上海建设发展中担当主力军、当好领头羊,展现当代上海工人阶级的新风采。这是摆在我们广大职工群众面前十分迫切而现实的命题。
  首先,上海工人阶级要勇于创造、不断创新,争取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推动上海城市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换正在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单一的存量经济地位正在悄然地向存量经济与流量经济并重的地位转换。与此相适应,传统的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正在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转换。这种转换的过程,是一种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这既是我国自主产业政策的需要,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伴随着城市产业构成的变化,城市产业大军的构成也要随之变化。为适应这种转换,广大工人阶级必须勇敢地直面新挑战,努力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去创造新业绩,去主动适应这种转变。
  第二个层面是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增量模式逐步向效益模式转变。增量模式是以配置有形资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对于一个经济起飞初始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确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对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且资源结构比较特殊的上海来说,其弊病日益显露,不仅不利于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也不利于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经济增长向效益模式的转变势在必然。这种转变将导致要素地位的变化和企业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上海城市发展模式的转换,也对上海工人阶级自我更新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上海工人阶级要努力适应和推进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模式从计划转向市场,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传统的计划模式之下,全国是一个“大工厂”,各省市是其一个分支车间,其任务是负责生产产品,从不需过问其销路,因为销路由“厂部”(即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广大工人的绩效评定标准与市场毫无关联和瓜葛。而当计划模式走向市场模式之后,产品离开市场的认可便成废物。因此,工人已经不是在生产产品而是在制造市场所需的商品。原有大工厂(中央政府)负责的销售任务已经落到了单体企业身上,企业的发展也不是由政府决定,而是由市场来决定。为此,政府的职能也已经起了变化。这就迫切要求广大职工群众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豪迈气概,不断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用新技术创造新业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效率求生存,以效率促发展。
  最后,上海工人阶级要努力适应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随着改革开放和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在日益展开。而不可否认的是,上海的工人阶级队伍长期以来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里,职工群众逐渐适应了“旱涝保收”式的缺乏风险的环境,相对而言,在不少人头脑中“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市场风险意识淡薄。当产权制度作出重新安排,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背景下,上海工人阶级面临着三大适应任务:一是企业命运从由政府控制转为由市场控制;二是职工效益从由体制确保转为由企业负责;三是个人前程从由他人决定转为由自我决定。具备了这三大转变的心理准备,上海工人阶级便有了为国效力的多元化渠道,其中包括投身升级产业,加盟股份合作形式企业,或是自主创办独资的微型企业等,为上海经济繁荣建新功、立新业。
  在上海工人阶级为适应上述三大转换而努力之际,我们的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成员应当满腔热情,伸出关爱之手,为职工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和培训机会,同时应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展示才华的平台,并辅之以倾斜性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物质资助。我们相信,全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工人,我们就能为上海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勃勃的新生力量。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