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6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经过为期一年的全面整修扩建和陈列布展,即将对外开放展出。4月22日,文汇报记者有机会率先感受其中的种种新意。
在网络游戏中学雷锋,穿越时空与英模们交流对话……这些并非“玄乎”的幻想,在新建成的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统统成为了现实。有别于传统纪念馆,新建成的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增加了多媒体和互动项目的比重,令人耳目一新。
在一台薄型的挂壁式显示屏前,通过操纵游戏手柄,就可以进行学雷锋的网络游戏了。游戏中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情节设计也很巧妙。在马路上来往的行人间穿梭,一旦你“操控”的小人及时帮助了他人,或劝阻了不文明行为,你的得分就相应增加。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一次“七不”教育。
播放多媒体情景剧的“大舞台”也是展馆内的一大亮点。除动态布景、大屏幕投影、幻影成像等合成技术,这个“舞台”还首次配上声光电等实景元素。当播放刘胡兰英勇就义的片段时,配合风雪交加的画面,“舞台”上方居然也吹出了阵阵凉风,着实让观众“身临其境”了一回。而当画面上诸多帆船齐刷刷拉起风帆,天空中散开礼花,昭示着渡江战役的胜利时,“舞台”内竟神奇地向外喷射出多道水柱。面对如此真切的“现场感”,观众来不及躲闪,却不由感叹设计的巧妙。
在展馆内的四个触摸屏上,参观者不仅能自由点播各类革命歌曲、观赏经典革命题材电影,还能通过生动的flash动画欣赏革命诗抄。而一旁的“英模走廊”更是以每10秒的翻转速度展示各个时期的杰出青年。
相比较“活泼”的青年英模展厅,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历史展厅似乎比较严肃。在这里陈列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烈士的遗物:眼镜、书信、棉衣、笔筒等。这些是由俞秀松的遗孀安志洁女士捐献的。此外,1922年3月,团中央“一大”的签到簿、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记录等珍贵藏品,也让参观者从中多多少少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
82年过去了,如今整修扩建一新的渔阳里,依然是能够激励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们开拓奋进、做出无愧于时代伟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