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国产化设备后桥机器人弧焊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市科委无线接入重大项目―――蓝牙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了家庭网络通过蓝牙网与广域网的链接……上海大学的这些科研成果为市场服务的典型例子证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拆除大学和社会之间的“墙”,大学科研成果不再深锁实验室,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这已成为上海高校科研发展的突破口。
做法缘自于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提出的高等教育“拆墙说”:即上海地方高校应直接为改革开放中的上海经济服务,必须加强和生产的联系,消除学校和社会的隔阂: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拆除各学院、各专业之间的墙;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去年,上海大学国家自然基金获准立项经费总量突破千万元,科研总经费突破3亿元,文科科研总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专利申请增长超过100件。科研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加强了科研与城市的“贴合度”,开始打通大学科研中的种种壁垒。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大型“幻影成像系统”―――“黄浦江畔的一天”的意义不只是令中外游客惊叹,这套上海大学研发的系统,还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和昆明世博会上大出风头,不仅在超长幻影成像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拿下了4000多万元合同金额。纳米技术是科技强国争夺激烈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上海大学成立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与宝山区政府共建了上海率先启动的纳米产业化基地、中试基地和纳米测试中心。大学科研方向非常明晰―――站在科技前沿服务上海,发展自身。
市教委斥资2亿元,首先打造上海高校网格建设、计算科学、免疫学、模式生物、都市文化、社会学等6个“E-研究院”,上海大学领衔“上海高校网格建设E-研究院”和“社会学E-研究院”两项。“E-研究院”依托高校形成管理“特区”,实行首席研究员负责制,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创造多学科跨国界科研交流合作环境,以推动基础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原创性突破为目标。上海高校网格E-研究院将以应用为驱动,专用性和通用性兼顾的信息资源为平台,在占领网格技术研究制高点的同时为其他E-研究院提供资源支撑。而社会学E-研究院将以上海高校为核心,联合清华、北大、香港科技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杜克大学等国内外社会学专家网络,创立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流派,确立上海高校的学术地位。E-研究院将不仅创造广阔的交流合作环境,而且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用信息技术冲破高校科研中校与校之间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