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949年进入医学圈的第一天,我就希望做个好医生”。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医生”,这是汤钊猷的毕生追求。
肝癌,癌中之王,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在我国每年就有高达20万人死于肝癌!40多年前,还很年轻的汤钊猷,毅然走进“癌症王国”。经过不懈努力和拼搏,他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发现和利用甲胎蛋白(AFP)来诊断、治疗小肝癌,建立了“亚临床肝癌”的理论体系,使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到43.8%;第一个提出让“癌王”由大变小,易于施行手术切除,使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62.2%;第一个在世界上率先建成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1996年)及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1999年),成功地应用于肝癌转移复发研究,为人类抗击肝癌史写下灿烂的一笔。
一名青年男子因患右肝大肝癌,拟进行肝癌缩小后再作切除,保肝治疗后病情虽趋稳定,但病人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愿接受进一步治疗。汤钊猷耐心劝说,使其“回心转意”。结果,这位病人成功生存了17年,现在逢人就说汤教授是他的救命恩人……
一位来自东北的肝癌病人,希望汤教授亲自主刀,时任上医大校长的汤钊猷,虽公务繁忙,仍揽下此事。病家多次请吃饭、送钱物,均被婉言谢绝。康复出院时,病人家属特地捎来东北特产人参,汤教授的学生自作主张收下,最终还是被汤教授挡了回去:“做个好医生,没医术不行,但医德更重要,医德是医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