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日前,沪东中华船厂码头旁,新鲜出炉的5668标箱的“新厦门号”又启锚远航。作为在上海建造的第四条国内最大级别集装箱船,“新厦门号”交船日期本是今年6月下旬,但如今提前近3个月就“出嫁”了。
从去年交付第一艘5668标箱的集装箱船开始,沪东中华每造一条船都能创造一项新纪录。新纪录的不断诞生,靠的是科技投入、技术创新。5668标箱的集装箱船是国内迄今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沪东中华在建造过程中,成立了3个技术攻关小组,寻找“巧干”法。例如,按照以往的施工办法,主机投油需要30-45天的周期,且质量不稳定,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大家齐心协力,从设计、布置、协调入手,内场制造、外场安装工艺都进行改进,并设立1名专职检验员对投油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跟踪,使第一条5668箱“新浦东号”仅用15天就完成了主机投油。而到了第四条“新厦门号”,该项工艺周期已稳定控制在10天左右,投油质量也一艘比一艘好。
不断的技术创新,让交船的日子一艘比一艘快:“新浦东号”的船坞周期是146天,“新青岛号”为130天,“新宁波号”为112天,“新厦门号”为103天,平均每艘船建造周期缩短1个月。而这样的速度,不仅仅体现在沪东中华厂。在外高桥造船公司、江南船厂、上海船厂内,17.5万吨散货船、7.2万吨油轮等的造船速度都在加快。科研人员介绍,近年来,电子信息模型、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等数字技术的广泛采用,为造船周期的缩短奠定了基础,由于能够“先在计算机里造船”,每个创新想法的实施更为简便、快速。
对于上海船舶建造速度不断加快,中船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船集团今年的目标是造船完工300万吨以上,提前一年进入世界五强,而集团在上海地区的四大造船基地计划完工56艘、265万吨以上。按照中船集团的规划,到2015年,上海造船能力将由目前的300多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