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加大保护黄浦江水源力度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1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它没有硝烟,却也非常艰险;虽然不直接减员,却关系到上千万人的健康和安全。
  
  从1985年4月19日颁布《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明确规定要“严格保护”上海黄浦江水源和准水源区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年代。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黄浦江边出现的这场因大量畜禽养殖引发的水源保卫战,至今仍呈“胶着状态”。
    
  
养殖场污染相当严重
  
  浦江镇是上海规划新建的“九镇”之一,位于黄浦江东岸。根据《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这里正处于黄浦江水源地和准水源地的交界之处。镇内上百条河道纵横交错,大多数向北、西流往黄浦江,还有几条,直通杭州湾和长江口。
  
  杜行沈杜公路附近有家畜牧场,是市里为数不多的万亩猪场之一,占地近60000平方米。规模虽大,但环境保护设施十分落后。场内以前建过一套利用猪粪制沼气的装置。但从那些锈蚀严重的管道就可看出,这套装置已经久弃不用。大量粪尿就顺着场内的小沟小渠,流到场北的一段“断头河”里――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将之称为“自净池”。我们在“自净池”边经过,只见一“池”黑水不断翻冒气泡,浓烈臭气弥漫扑鼻,令人作呕。大量的污水从“自净池”溢出,经过我们脚底路下的几个小管口,排到东边的一条小浜里。那小河通往姚家浜,而姚家浜西去约七公里,就是黄浦江的周杜渡口。
  
  如果说杜行的养猪场总算还有一个“沼气设施”,一块“自净池”的话,那么当记者随监察人员七转八弯来到一条乡间小路旁的一家养猪场时,看到的污染景象就更令人目不忍睹了。据当地人说,这家养猪场是个人向村里承包后,又分给几户外地人饲养的。七排狭窄低矮的猪舍,每一间都关着十来头架子猪,总计饲养量约有2000头。那些外来承包户,不知从何处拉来几大缸厨余泔脚,用来喂猪;而猪的粪尿则从各猪舍汩汩流出,汇入场后的一条河浜――可怜那小河,几乎已被各种脏物塞满,满溢的脏水黑水就直接流向更大的“鹤坡塘”中去了。
  
  坐落在东风河边的浦江镇东风八村,那里紧挨着居民新村南边,建了一座养有2000来头猪的养猪场。虽然场里安装了一排几口粪便沉淀池,最后排出的液体从颜色感官上看似乎已比较清淡,然而,据附近居民反映,那猪场不仅长年累月散发臭气招引来大量苍蝇、蚊子,还从早到晚发出各种嘈杂声。而且每逢雨天,便有臭水黑水从场里的各管道溢出,直排到东风河。
  
  这笔账算来算去划不来
     
  杜行养殖场的两位负责人,看来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这个一度风光过的养殖场“已经没戏唱了”。他们扳着手指说:我们这87亩地、30来个人,一年忙到头,总共几万元的赢利。如果要上现代环保设施,投资大不算,光运行费用也吃不消。“所以,养殖场给附近河道、给黄浦江带来了污染,对不住城市里的市民,也对不住子孙后代啊!我们真心盼着政府的政策早落实,把猪场改作其他的用途,也好早日脱去我们的污染帽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畜禽养殖者都有这样的觉悟。那个由外来人员经营的养猪场的负责人,就仍然想和监察人员玩“捉迷藏”。他们可能得了消息,自己躲了起来,只把一些妇女小孩推出来挡门面,什么情况都是一问三不知。陪同监察的区、镇环保同志苦笑着说:这是老把戏了。以往,他们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各种检查,“敌来我避”,避过风头依然原样。
  
  国家环保总局和农业部的专家统计过,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超过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一头成年牛更相当于22个人。19年来,上海一度有过5000多座畜禽养殖场,长年饲养着数千万头各类畜禽,绝大部分没有按照法规要求建设、使用环保设施。它们虽然也为丰富城市“菜篮子”作过贡献,但把每年上千万吨富含有机物的粪便和养殖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排进了江河港汊,给上海市的水源和其他水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单是黄浦江中,禽畜粪便中造成的总磷、总氮等污染,就占了全流域污染物总负荷的一半以上。这笔大账,实在是非常不合算!
  
  三年行动彻底消除畜禽污染
  
  上海市对畜禽粪便污染,应该说是早就有所认识,并且早早动手依法整治了。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到1995年3月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畜禽污染防治暂行规定》,还有多部水体保护、固废处置等领域的地方环保法规,都涉及畜禽养殖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最近刚刚通过的《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可算是旗帜最鲜明、目标最明确、治理力度最大的一部法规。
  
  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市环保局污控处环保专家葛松源先生说得好:“以法护水,让畜禽粪便污染远离,这是上海市落实‘三个代表’、‘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最具体的写照。”
  
  他形象而直观地将《办法》解释为三个“三”。一是“三个区”: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二是“三种措施”:禁止养殖区,要清除所有畜禽场;控制养殖区内分批逐步关闭;适度养殖区内严格要求污水达标排放。三是“三年”,即在本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中,要关闭、搬迁全市禁养区内共259家畜禽养殖场,其中黄浦江上游地区173家;安排好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综合治理;同时,要建立5个有机肥加工利用中心、推广新型低成本高效率治理畜禽污染技术等,使畜禽粪便“变废为宝”,不再为害水源。
  
  葛松源坦率地说,三年要完成19年未完成好的任务,蛮吃紧。好在市里下了大决心,上下认识空前一致,环保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紧张地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你看,”他指着同行的监察人员手中的定位仪介绍说,“GPS:北纬31.02353,东经121.54417”――这里原是一家汇红奶牛公司,养过200多条奶牛,在前年清理水源地污染企业时便已关闭了。如今,汇红奶牛公司已改成了唐博制冷设备公司,原先的牛棚已改作工场,奶库也成了冷冻试验室。
  
  老葛介绍说,根据有关规定,所有经批准建立而现在必须关闭的养殖场都会得到一笔合适的补偿。“所以,监察人员必须把它们的每一块场地、每一座建筑,都用卫星定位仪‘卡死’位置,供今后对照,决不能让它们再像以往那样死灰复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