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将学生的性格与气质记录在案,遇到问题时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开出“良方”。育才中学的高一新生在入学前除了递交基本情况简介外,还多了份“心理档案”,这种做法使老师们成功地解开了不少学生的“心结”。
以往,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种种问题多被归结为思想问题,解决办法也过于简单机械,即重复地给学生讲大道理,没有因人而异。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唐彪解释:“其实很多学生身上的问题大部分还是心理问题,用单纯的思想工作去解决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学生害了‘心病’,还需用‘心药’来医。”这付“心药”即是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疏导与治疗。许多看似思想道德的问题,在心理学上都能找到相应解决方法。像属于“胆汁质”气质的学生一般脾气暴躁、易与他人顶撞,但只要加以意志上的磨炼,并学会转移易怒心态和环境,“胆汁质”学生也会渐渐变得温文尔雅;患上“网瘾”的学生只要学会“移情”,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充实的活动中去,时间长了“网瘾”便会消退。
由于进入寄宿制高中就读,过上集体生活,有些高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想家想得厉害,导致情绪压抑、注意力下降、成绩跟不上。学校心理咨询室葛老师介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适应不良’。针对新生的‘适应不良’,我们主要建议采用‘21天改变你的习惯’和‘移情’两种治疗方法。坚持21天强迫自己不想家,有了想家的念头就考虑些别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到第22天学生就会发现恋家情结有所好转。‘移情’则是在校园里寻找与家的共同点,用共同点代替心目中的家,渐渐地就不会有远离家的孤独感了。”这一“妙方”曾帮助一名外地女生顺利渡过初中进高中时的过渡期。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也有大幅提高,但有些学生未能及时调整原有学习习惯,学习上力不从心、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紧张,严重的还出现失眠,考试前想上厕所等症状,患上了“学习焦虑型”。育才中学就教育他们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适应高中的自主学习习惯,还建议学生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如考前对自己说三句“我肯定会成功的”,做几下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