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日益增长的车流量,使上海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常常发生拥堵,而收费口又往往成为拥塞的“瓶颈”,尤以早晚高峰时段和双休日更甚。于是,公路收费服务窗口苦练岗位技能,提高通行能力,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2月26日,在同三高速公路小昆山服务区和沪宁高速公路江桥收费口进行的大比武,显示了上海市政道路收费服务行业开展技术练兵活动的丰硕成果。最先进行的集体项目―――队列操比赛,堪称“申城陆上交通第一窗”员工精神风貌的大检阅,随后,各个单项“冠军”在激烈角逐中先后产生。
在以“快速出票、点钞识伪钞、讲普通话、快速清障牵引”为主要内容的这次练兵中,1000个收费服务窗口、3000多名员工踊跃参与,全面提升了业务水平。其中,道口收费由原来每辆车平均14秒减少到8秒;快速牵引清障,由原来20分钟赶到现场减少到15分钟赶到现场;收费人员的伪钞识别率基本达到99.5%以上;还创下了个人收费“23万笔无差错”的最新纪录。
明年底全面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
为加快高速公路收费道口的通行速度,方便市民,简化手续,上海市公路管理部门正抓紧研制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使车辆通过收费道口时自动启用ETC系统缴费,非但不用停车,还可以80公里时速快速通过。
国外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ETC系统收费,效果明显。目前,本市的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04年底先在部分道口试运行,2005年底将在全市260条收费通道上全面推行,届时将大大提高收费道口的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收费“一卡通”为何推广难
上海高速公路网于2003年7月1日起开通“公共交通卡”收费系统,用户在收费口可刷卡付费,简捷方便,通过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从施行近8个月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使用“公共交通卡”刷卡的车辆仅占总量的1.5―2%,日均付费额仅6万元左右。
那么,“公共交通卡”高速公路付费为什么推广难呢?
一是目前推行的“公共交通卡”一次充值最多不能超过1000元,这个数量对于乘地铁、公交车是足够了,但对于过一次高速公路道口要缴上百甚至几百元的集装箱卡车、大客车来说,充值一次,刷不了几次就没了,需要不断充值,很不方便;
二是目前“公共交通卡”充值点往往限于银行、邮局、地铁等处,而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活服务区、加油站则基本没有充值点;
三是占通行量30%以上的外地车辆一般都没有“公共交通卡”,也不清楚如何掌握使用;
四是上海市民主动使用“公共交通卡”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普及率也有待加强,高速公路收费可用“公共交通卡”的宣传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