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长宁区小学语文自编教材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7

  “课上听故事、回家讲故事;课上识汉字,回家找汉字。”推广实验了半年多的长宁区小学语文自编教材,注重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孩子们不仅学得轻松,还颇见成效。
  经市教委有关部门的审查后,这套小学语文自编教材现已在长宁区的所有小学投入使用,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一纲多本”精神。长宁区自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小故事为载体,其短小精悍、易读易背的特性非常符合刚入学儿童的“胃口”。如“小猫钓鱼”、“别说我小”等小故事既有完整的情节,又朗朗上口,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内把内容大致背下来。教师授课生动活泼,“讲故事”、“猜谜语”、“背歇后语”等形式除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识字。教材配套的电子光盘则把课后练习游戏化,识字练习成了“摘苹果”,读课文成了儿童版的卡拉OK……
  自编的语文教材识字量适中:一年级上学期底线为304个汉字,上不封顶。这样的要求不会让起点低的学生觉得高不可攀,自信心挫败,同时也不会束缚起点高的学生学识更多的汉字。同时,教材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拾金子”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点金术”。在每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中,学生不但能巩固运用这单元里所学到的拼音与汉字,还可以在“我来试试”这个小板块中“大显身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新汉字,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轻轻松松学语言、开开心心识汉字”,长宁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丝毫感觉不到沉重的课业负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只有一项:“回家讲故事”,孩子们把课堂上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并录在磁带上让老师检验,整个过程不超过半小时。目前,进步最快的学生在一学期内识字量已逾800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