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3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 上海26个项目获奖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0

  2003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上海26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占全国254个获奖项目总数的10.2%,继续保持去年首次创造的获奖项目突破全国总数10%大关的良好势头。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上海科技人员参与完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摘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桂冠。2月20日,获奖科技人员已齐聚北京,接受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奖。
  据悉,2003年度上海共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5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在全国自然科学奖19个获奖项目中,占15.8%;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在全国216个获奖项目中,占10.7%。这些项目有的是上海单位独立完成,有的是本市科研单位牵头或参与全国科研合作完成。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是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两家单位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研究中,承担了其中五大系统攻关,成功研制了“神舟五号”飞船的推进舱、推进系统、电源系统、测控通信分系统,突破了载人飞船返回控制、主用特大型降落伞、太阳能电池帆板、着陆缓冲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获奖项目看,上海基础研究优势明显,出现了一批具有重大科学发现意义、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如上海交大贺林教授完成的“A-1型短指(趾)症致病原因的研究“,成功地破解了人类遗传史上的百年之谜;为今后有效地杜绝该类遗传病再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新版教科书增添了新知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全国13家单位历时16年携手完成的“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的应用研究”,总结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临床特点及其共性规律,制订了10个国家级诊断标准,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抢救突发性中毒患者赢得了时间。攻占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是获奖项目的另一特点。据统计,26个获奖项目中,涌现出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专利130项,其中124项为发明专利;目前已获授权的专利达38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上海交大完成的“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上海的工程应用”项目,解决了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制造企业、行业和地区间的信息协同、共享、网络化及敏捷化制造,成果在三菱、通用、大众等400多家企业和11个行业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在50岁以下的有14人,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最年轻的仅33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