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打造“透明政府” 让规划走进百姓生活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2

  
规划应该公开透明
  长期以来,“规划”这东西,在老百姓眼中很有点模糊:规划展示馆里的大模型看了又看,可自家门前屋后今后到底是什么模样,谁也说不准是怎么回事情。老百姓跑到区里询问规划详情,得到的回答经常是“无可奉告”,因为“规划”向来跟“机密”有等号关系。
  如今,上海打造“透明政府”,规划也从神秘模糊走向公开透明。上海市政府、市规划局正严密地梳理规划编制体系,这一体系已被纳入经修改后的《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去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日,韩正市长签发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也正式施行。这些法规文件都可以在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shanghai.gov.cn
 以及上海规划网站
www.shghj.gov.cn
 上查询到。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已明确,除了真正的国家机密,政府掌握的公共信息,包括城市规划,都应该主动向市民公开。
  有了公开透明的法规保障和信息渠道,老百姓对城市的各项规划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众目睽睽,保证了监督。一些人通过走关系、批条子、打招呼来变更甚至推翻既定规划,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执行规划应该规范程序
  为了规划问题要奔走93次的市民毕竟是少数,然而很多市民都看到过这样的现实―――规划明确只能造25层的楼房,建好了变成28层,连形状都从规划中的“方块”变成了“蝴蝶”;刚刚造好的公共绿地还没等市民享受,就变成了高档楼盘包围下的“盆地”;为整个城市服务的公共景观空间尚未确定整体规划,周边已经密不透风,比如现在已经变成“峡谷”的苏州河一些河段……
  规划的白纸黑字,总会在现实中被打些折扣,到了老百姓嘴里就落下这样的评价:“规划只不过是规划。”
  上海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规划工作有了公开透明的法规保障,落实执行也必须规范程序,市规划局已经在这方面下了“猛药”,抓规划编制的前期审批和后期监督,放开具体项目的管理审批。
  市规划局出台了两项引人注目的举措―――
  规划项目责任人终身负责制。一个规划项目的最终审批者,不管你以后去了哪里,这个项目出了问题还是要你承担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有了对权力的约束,审批的那支笔才不会轻率使用。今后,所有的项目在建成后必须进行规划“后评估”,规划验收不合格必须追究各环节责任。
  加强规划执行的管理和处罚。首先加强日常巡视和善意提醒,把违反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强化处罚,对违反规划建起来的房子以拆除和没收为主,已经上市的,对违反者“罚你没商量”,罚款以房子的市场价计算。
  
用技术手段提高执行效率
  该负责人说,对那位为日照问题奔波了93次的市民,现在可以有个交代了:今后鉴定日照不用再“看天吃饭”、漫漫等待,规划局就要推出一套软件,输入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距离、角度、落差等参数,以及上海全年的日照分析数据,很快就能作出科学权威的日照鉴定。
  目前,各种规划申报审批实行规范流程,每个项目都有类似“身份证”的专用号码,规划审批50个工作日批复,项目审批20个工作日完成。只要在上海规划网上输入专用号码,就可以看到这一申报项目当前的处理状况。完成审批的项目,上海规划网上会滚动出现,便于各方查阅。
  人民大道上的城市规划展示馆将在目前总体规划展示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各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专业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让市民看得更细致、清楚有数,从而方便市民监督规划落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