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呼之欲出
市政府发言人焦扬2月10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已被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据介绍,在体现知识产权工作成果的专利方面,上海又取得新的进展,去年共申请专利22374件,授权16671件,分别比前年增长12.1%和149.1%,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出现大幅度增长,申请量为5936件、授权量为880件,分别增长49.9%和159.6%,这表明上海技术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专利的含金量正在快速提高。
发言人说,近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知识产权工作呈现几个明显的新特点:
――高校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启动后取得积极成效。去年9月10日,市知识产权局与市教委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推进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内容包括推进“行动计划”,对硕士生、博士生申请专利进行专项资助,创建示范高校等等。此举有力地推动了上海高校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全市各高校去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794件,比2002年增长99.8%,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交通大学的申请量达693件,居全国各高校第二,并且94.9%为发明专利。上海高校还加强了对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继上海大学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之后,去年同济大学也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
――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启动两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去年上海又启动了第三批企业专利试点工作,试点内容包括在企业建立健全专利工作规章制度、设置专利管理机构以及组织专利培训、开展专利申请、实施专利技术等。新一轮试点涉及33家市属企业,调查表明它们已累计申请专利4032件,获得授权专利2491件;另有48家区级企业、44家商业企业开展了专利试点工作。
――知识产权工作介入重大工程领域。去年年中以来,根据韩正市长的要求,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重大工程办公室和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对重大工程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探索,相关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市知识产权局派专人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对工程涉及的重点项目进行可专利性分析和讨论,对一些创造性成果提出专利申请建议。目前,洋山深水港工程的加固海床地基、吹填筑堤和超强度混凝土项目有3项核心技术以及围绕这些核心技术的相关配套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行跨省市联动。去年4月,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江苏、浙江等16个省市知识产权局的代表,在上海签署了《省际间专利行政保护协作执法协议》,使跨省市的专利行政执法成为现实,专利权人可以在其所在地启动异地发生侵权行为的专利行政“官司”。11月,来自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知识产权局的代表,又在上海签署了包括专利行政保护、专利信息资源共享等内容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倡议书,各城市间开始破除地方“围墙”,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联盟”。
此外,上海在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环境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去年7月1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3条具体政策。同时,上海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设想,它主要针对商标、版权和专利三部分以及申请、转让、维护和保护等主要环节设计,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服务、人才服务、转化服务和保护服务五部分组成。建设这一平台的主要工作有:1、建立知识产权门户网站,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和服务办公室;2、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3、建立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和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4、以提高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培育专利技术交易、商标交易和版权交易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5、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心和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此外,上海还在考虑成立由政府为主投资设立支持专利技术转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