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提起刚刚改造好的老式住宅,家住威海路590弄84支弄的张彩宝老妈妈,翘起拇指称赞不绝。
她住的两楼厢房间,是1958年老伴在单位里通过“摸彩”分得的。这是一幢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房子,上下两层总共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挨挨挤挤地居住着12户人家、38位居民。两间加起来只有16平方米的小厨房,要容纳整幢楼居民的烧饭炒菜。
小归小,厨房里却是窗明几净,格外整洁。12个煤气灶一溜排开,油盐酱醋全部放在统一设计的橱柜内,灶台上贴着洁白的瓷砖,地上是浅灰色的防滑地砖,电线全部用套管埋在墙内,并且安装了两只排风扇。令人特别注意的是房顶,居然装着两只新建大楼里才能见到的消防喷淋龙头。在一到二楼的走道里,有一套消防装置,而且所有住户的电表集中装在一起,楼道堆物的陋习在这里见不到踪影。
“原先可不是这样的”,74岁的张妈妈说,过去厨房顶上是12户居民私自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般;中间是各家自搭的灶台,乱七八糟积满污垢;地面到处是堆物,连十多年前的煤球炉、煤饼都有。
根据这项调查,静安区目前尚有50401户、15万余人(占全区人口半数)居住在老式住宅内。这些居民大都经济状况较差,而且老年人居多。这些年久失修的房子一时又不能拆掉,有的还是保护建筑。为此,区政府六位正、副区长在办公会议上达成共识:旧区改造不能只走拆旧建新一条路,老式住宅的居住条件也要同时改善。为了统一思想,区委、区府还专门召开了全区党员干部大会。很快,由政府全额出资,对老式住宅进行一场“厨房革命”的战役自去年11月中旬在静安区打响了,区长、副区长担任了专项整治小组的正、副组长。
首批老式住宅改造的试点共涉及446户居民。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试点改造任务目前已经结束,工程费用43.15万元全部由政府承担。
日前刚刚结束的静安区十三届三次人代会,已将此项工作列入今年区政府工作的“一号实事工程”,由政府出资5000万元,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区5万户老式住宅全部进行改造。同时,结合“平改坡”、小区环境整治等,再投入一亿元,使全区的居民住宅不但外表亮丽,“夹里”也舒适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