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参与君悦园二期项目建设的谢如中和他的39个工友,如期领到春节前的最后一笔工资,高高兴兴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市建委1月16日透露,除了部分奋战在重点工程的民工春节仍将“留守”工地,本市数十万建筑民工已开始陆续返乡。目前上海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率达到98%。
从去年12月10日起,市建委即按照预案实行民工工资“一日一报”、一周一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12月18日至今年1月10日,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清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6个检查小组对全市建设工程进行了摸底检查,一旦发现拖欠工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1月11日起,有关部门还派员进行24小时值班,随时接待上访民工。目前全市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处于总体受控状态。
确保民工按时拿到工资,及时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不能光靠临时突击,关键要辅以长效的机制。早在民工返乡高潮到来之前,上海已经把落实民工工资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不仅制定了建筑民工上访催讨工资的应急处置预案,还推出了企业考评年检“三色通道”。对解决民工工资问题成绩突出的企业,载入企业诚信档案,并作为年检走“绿色通道”的依据之一。对拖欠工资问题严重且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资质年检一律进入“红色通道”,实行重点审核。去年上海就有10家企业因为拖欠民工工资,年检时受到严格审核,其中2家被纳入“红色通道”。
据了解,在目前因工资拖欠问题而上访的建筑民工中,98%为无证闲散劳务。其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合同纠纷或企业不规范操作。由于大部分民工并不知道该如何依法请求劳动部门仲裁或寻求司法途径解决,便通过上访寻求帮助。据悉,针对目前企业用工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劳务作业人员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上海将在浦东新区等地试点推行建筑劳务作业交易市场。劳务市场建立后,招聘建筑民工都必须在市场内规范交易,以规避不规范用工,防止因此产生工资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