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让病人和家属过好年 申城护工过年不回家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7

  身着蓝衣服的护工们在申城的大小医院里穿梭走动。我们无从得悉他们的确切人数,却知道他们几乎清一色地来自外地,且多半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今年春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提早探家、或延迟团聚、或干脆放弃了应该属于每个人的一份节日快乐。几千名护工与白衣天使们一起为病人守望生命。
 
 退掉车票
  在工地打工的亲戚走了。做家政保姆的乡邻也走了。可就在15日,于义平和李巧银却毅然退掉了回安徽老家过年的车票,决定留在浦东公利医院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一举动让忙得手足无措的神经内科护士长大为感动。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这对夫妻就已经从头儿那里获准了年假,两人理由充分:一是来沪做护工六七年,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在家过过年;二是猴年初六刚好儿子10周岁,一家人想好好聚聚办个生日宴。然而,就在他们打点完行装准备上路的时候,原本答应在上海过年的护工“同事”钱华明、赵其凤夫妇接到长途电话,家里老人病逝,急等回家料理。
  于义平开始根本不想接那个与己无关的话茬儿,也不稀罕多挣那份一天二三十元的工钱,因为一年累到了头,他们都太要休息,太想家了。可是最终夫妻俩“让步”了―――这个病房有7个“植物人”不得不在医院里过年,翻身擦背吃饭大小便一大堆事儿,临时“替工”又不好找,我们就克服困难再多做几天吧,能赶上儿子的生日就行!
  
护工紧俏
  护工,一个20年前才在沪上崭露头角的新职业,一个功能逐渐明晰而日益变得别人无可替代的新岗位。今天,她可以在一家大医院形成200人左右、终年稳定的专门队伍,她可以在节假日灸手可热到需要“托关系”、“走后门”。一般总有七八十名“常年”护工的公利医院,这几天已紧缩成不到一半人的光景。而在一些大医院,每年春节期间的护工在岗人数都不足平日的三分之一。在三甲医院做总务处长的张群仁去年过年就被几位受朋友之托找护工的科主任“逼”得团团转。“突然脑溢血、车祸什么的,也是急煞人的事情,有人甚至愿意出上百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这种辰光,叫我到哪里去找护工呀!”
  中山医院今年的护工安排可谓未雨绸缪,煞费苦心。比如17、18两个病区事先申请节日里要25名护工,院方就动员一部分老资格的护工错开时间,提早探家。15日一拨就走了陶小雪等6个回江苏的,全都答应大年初一前返回上海接班。40多岁的许爱珠上有老下有小,也已经两三年没回老家过节了。可是她体谅医院的难处,了解病人的需求,上个月底就休起了“春节假”。前天晚上一下汽车,许大姐噌噌噌地往医院赶,准时向病区护士长报了到。
  
调遣布阵
  做了30多年护士的谈佩敏现在是一家劳务咨询公司的“病人陪护”项目经理。她说她这几天最忙,因为几家由他们公司负责牵线搭桥、输送护工的医院都开始亮出了求助的红灯。“护工还与保姆不同。就说病人浑身上下这么多根管子,没受过基本训练的人是容易出差错的,这可性命交关啊!”谈经理他们去各家医院一一排摸,看哪些科的病人能够“合用”护工,哪些科急诊手术病人多必须多备护工,而哪些护工又是可能通过做工作留在上海过年的。一家拥有1000多张病床的大医院一下子要走掉100多名护工,谈佩敏仍很有信心地说,还是有七八十人被留下来了,我们一定会好好调遣布阵,让急需的病家能够得到必要的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