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沪上又诞生12座博物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0

  广泛吸引社会参与的博物馆办馆思路已经在上海产生明显效应,这个渴望拥有更多中小型专业博物馆的城市,终于迎来了各类专业博物馆建设的黄金时期。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去年一年,上海创纪录地建成了12个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纪念馆,并且在年底前全部对外开放。这是上海历史上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博物馆数量最多的一年。今明两年,上海的中小型专业博物馆建设将依然保持这样的速度。
  
  这些新建成的中小型专业博物馆涉及到各个领域,其中有建筑方面的石库门博物馆;有艺术类的上海工艺美术馆博物馆;有交通船运方面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有人物专题性的张充仁纪念馆、黄道婆纪念馆;有反映中国产业发展历史的中国烟草博物馆、上海城市自来水展示馆;有金融方面的历道证券博物馆;有展现中国钱币史的上海金泉钱币博物馆;有反映一个地区整体状况的综合性博物馆闵行区博物馆;有综合性人物纪念馆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关中共党史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这些中小型专业博物馆虽然品种不一,类型各异,但是却显示了上海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所蕴藏的丰富的博物馆建设资源。
  
  这些中小型专业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摈弃了以往博物馆事业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政府唱主角的模式,而是借助社会力量,发挥海内外各路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一些新建博物馆还填补了上海或者全国的博物馆种类方面的空白。如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是由福寿园公司自筹资金建造的。又如上海金泉钱币博物馆是西安一家大型钱币民营公司投资建立的。还如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是由香港董氏东方海外基金会捐资建造的,展现了中国船运的发展历史。再如历道证券博物馆是由湖南湘财证券公司建立的,这是目前全国独一无二的证券方面的博物馆,展示了清代以来各个时期证券的演变。
  
  据了解,这些新建的中小型博物馆大部分采取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因此各投资单位的积极性都十分高。而在展示形式上,这些新建的中小型博物馆规模虽不大,但是却力求做到“现代化数字化”,尽可能利用各种“现代化声光电手段”来形象地体现展览内容,讲究展览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