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两位年过八旬的音乐家,1月6日在沪接受“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时,用“惜时”和“童心”表达了他们丝毫不想颐养天年,而欲为中国音乐事业放射最后光焰的拳拳之心。
“金钟奖”是为繁荣中国音乐事业、推动音乐创作和表演而设立的唯一国家级音乐艺术综合专业奖,其中的终身荣誉奖着重表彰对中国音乐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音乐家。朱践耳、桑桐两位获奖者日前未能亲赴广州接受第三届“金钟奖”颁奖,但据知情人透露,两位老人都没有赋闲养老,而是埋头于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创作和学术项目。闻讯后,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负责人决定亲赴上海颁奖。
当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党组书记吴雁泽将金质勋章授予两位老艺术家之后,朱践耳首先用简短的答词感动了所有人。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吴贻弓介绍,朱老64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交响曲,并不顾年事已高,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还经常以学生身份到上音听讲座、做笔记。他始终视自己的创作是“为后人铺路”,创作丰厚却为人低调,年至八十脾性不改。正在为申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筹备《朱践耳作品音乐会》的朱先生说:“我的10部交响曲已经整理完成,现在着手整理其余15部作品。可惜年纪大了,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我怕时间太晚,这个‘债’恐怕难以还清了。但是,我还是想要跟生命抢时间。”
我国研究和声学理论最具成就的音乐家之一、上音老院长桑桐说:“都说八十岁学吹打不晚,我想这个奖就是我新的起点。八十岁重新做改变,我以此自励和努力。”据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透露,桑老深居简出,现在在家里翻译几部国外音乐学理论的大部头著作,如果完成,会对中国音乐发展提供厚重的参考文本。为此他谢绝各种社会活动,就是为了抢夺分分秒秒。
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郝铁川向两位老艺术家提前送上了新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