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知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4

2003年上海市冬季师资招聘会觅良师


  日前,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举办了“虚”“实”两轮招聘:现场师资招聘和网上师资招聘。现场师资招聘有近500家单位设摊,入场应聘人数超过25000名,网上师资招聘(单位近300家,点击逾50000人次)。
  从以上两组数据不难看出2003年上海市师资招聘的火爆、成功,像这样两场招聘会同时举行是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一次全新尝试,也使我们对建设上海市人才高地战略思考得更多。现在,就让我们走近“2003年上海市冬季师资招聘会”。
  日前,上海体育场却在凛冽寒风中迎来一场热火朝天的师资招聘专场。来自各高校、区县教育局所属学校和教委直属单位的近500家单位一大早布置好展位、备齐了材料,未到开始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聘者就排起了长龙。
  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领导事先预计到招聘会可能出现的火爆场面,拟出五项安全工作的预案,并配备足量的警力,维持招聘市场秩序。市教委有关处室领导、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顾问纷纷来到招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有市教委的支持鼓励、有认真的筹备策划,2003年冬季师资招聘专场秩序井然、效果良好,得到招聘单位和广大应聘者的一致称赞。
  高校由于扩招和专业调整带来的师资缺口;普教系统因为教师退休和高中在校学生数增加带来的师资缺口;学校对于优化师资,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新要求,以及应聘者们急于寻求合意岗位的迫切愿望交织在招聘现场,本次招聘会不啻是一场“及时雨”。随着招聘的人流前行,紧缺的师资人才要求一一展现眼前:高校需要的是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普教向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打出求贤大旗,幼教对艺术类和英语专业抛出绣球……应聘者也不甘示弱:高层次的学历、丰富的经验、大方的仪态、优美的表达……他们抓紧短短的几分钟,在招聘摊位前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一位来自偏远郊区的招聘单位老师指着一大摞材料笑着说:“现场招聘让我们可以向应聘者们表达求贤若渴的诚意,看,短短一个上午,就收了那么多材料,其中还有很多优秀人才,正是我们急于引进的。这不就是现场招聘的得意之处吗?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为擅长表现自我的教师们增加了应聘的成功率。”
  如果说现场招聘是一场“实”战,网上招聘则另是风景这边独好。2003年冬季师资网络招聘会和以往有所不同,本次招聘采用了中心搭建平台,学校自主“设摊”的新模式,学校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在中心网上各展风姿。网上招聘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更多的人才资源。对于应聘者,网上招聘更是省时、省钱的全新选择,通过分类检索,即使坐在家里也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和求职岗位的信息,中心为他们搭建的是信息化、现代化的应聘平台,他们在此寻求理想的人生、奋斗的舞台。短短一周,网上应聘的点击逾50000人次。而网上招聘将持续两个月,其中的人才流动量可想而知,难怪招聘学校称网上招聘是“省心办大事”。
  网络招聘虽然是“虚”拟的市场,中心却得“虚”事实办。为了办好网上招聘,中心在夏季首届网络招聘的经验和基础上,深入研究,摸索前进。从各方面了解供求双方的意见。在这次的网上招聘操作中,完善的功能,人性化的服务、简单的操作流程获得广泛的好评。为此,中心网络招聘工作者们牺牲了个人的时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现场招聘和网络市场的联办取得圆满成功,得到社会各界肯定。《解放日报:明年缺怎样的师资?“睁大眼睛”选良师》、《新闻晨报:兵分两路“垂钓”人才》、《新闻晚报:教师需求新热点》、《劳动报:冬季师资招聘专场月底举行》、《人才市场报:今年冬季师资招聘分AB场》纷纷对本届师资招聘作了报道,上海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播出了招聘市场盛况。2003年上海冬季师资招聘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在举办多源化、现代化招聘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预示着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走近2003年冬季师资招聘会,这里凝聚着中心人的汗水,也凝聚着中心人新的思考。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我们还将为上海师资队伍建设作些什么?教育人力资源的配备要在上海人才高地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走在迎接“世博”的道路上,我们将更加努力,创造新的成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