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知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8

“睁大眼睛”选良师―――目击上海师资招聘会


  2万人竞聘3000多个上海教师岗位,11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师资招聘会吸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职教师。本市400多家教育单位参加了招聘,其中中小学和幼儿园师资需求占了“大头”。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师资已从数量短缺转向结构性短缺。来招聘人才的学校大都抱着同一宗旨:筑高门槛宁缺勿滥,“睁大眼睛”挑选优秀教师。
  
市区需求回落郊区需求仍旺
  前些年,由于上海的初中、高中处于入学高峰,造成师资缺口增大,师资补充源源不断;目前,高峰已在高位“徘徊”,甚至开始回落,师资需求量开始减少。不少学校引进新师资,只是为了填补部分教师退休造成的小缺口。
  与市区学校相比,市郊一些区县属于人口导入区,生源上升,新学校不断建成,“小班化”正在兴起,都需要新师资“输血”。如南汇区2004年需要补充新师资约300人,比上年增加数十人。
 
 看重多元能力考察综合素质
  在招聘教师时,上海的学校更看重“多元”能力,其中英语、计算机能力是两大硬指标。不少学校要求“英语过六级”,因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双语教育。许多学校还要求“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为教师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另外,“一专多能”的应聘者也颇受青睐,这样的教师能顺应“二期课改”的需要。
  记者发现,师资招聘更看重“相面”。不少重点中学的校长说,招聘会只是“初审”,之后学校还有一轮轮的考核。每一轮校长都要亲自出马,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一位校长这样说:“教师除了传播知识外,他的形象和举止,他身上散发出的气质和人格魅力,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热爱教师工作为“第一要求”
  “热爱教师工作”,许多学校都把这句话作为招聘的“第一要求”。
  一些中学校长指出:教师从事的是育人工作,需要一定的延续性。有的应聘者招进时“信誓旦旦”,一两年里却“另觅高枝”。教师如果进出频繁,学校课程就要重新调整,学生就要试着适应新教师,这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不利。
  在当今上海,教师的薪水算不上“高端”,但教师相当辛苦,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干得不好将面临转岗和分流。因此,应聘者应意识到,当教师需要坚守一份好传统―――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敬业精神,真正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