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知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5

上海:2004年推出“求职门诊”



  上海已形成了以区县职介所、街道社保中心、居委就业援助员为主,辅之以“上海专业人员招聘网”的完善公共职介系统。市职介中心透露,截至11月中旬,2003年全市公共职介系统共受理求职登记55.74万人,介绍成功20.64万人,成功率达3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桂新教授指出,要达到国际公认的职介先进水平,成功率应超过30%,上海已经达标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公共职介的水平,市劳动保障局2004年还将创造性地推出“求职门诊”―――把职业指导操作流程细化为“入门指导、一般指导、专门指导、重点指导和会诊指导”五个层次,求职者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职业指导专家一对一的“望闻问切”服务。
  “入门指导”将为求职者解答就业政策,并登记其个人基本信息,好比求医时的“预诊”;“一般指导”将向求职者介绍工种特点,辅导面试技巧,相当于医院的“普通门诊”;如果经“一般指导”还找不到工作,求职者可要求“复诊”―――请职业指导师一对一为其作“专门指导”;若“复诊”依然无效,则可预约“专家门诊”,由职业指导专家定期予以重点指导,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为其规划职业生涯;假如“专家门诊”仍不奏效,职介所还将定期召开由职业指导员、用工联络员、心理专家、企业人事专员等多方参与的“专家会诊”,为“困难户”进行“求职攻坚”。
  与“求职门诊”相配套,2004年上海还将推出“电子求职病历卡”。“每个求职者从接受‘入门指导’开始,其每次接受职业指导的内容、所得到的‘药方’―――职业指导建议以及该建议的实施效果,电子病历卡都将一一囊括。”市职介中心副主任张得志说,“这就好比第一次看感冒后吃药不见好,再次看病时医生就能根据以往病历,采取打针或其他治疗方法。”除了“对症下药”外,“电子病历卡”的另一个好处在于,通过定期对所有“药方”的分析,及时总结出针对特定求职人群的“特效药方”,并迅速把这些“新药方”、“好药方”通过信息网络传达到全市300多位“求职医生”―――职业指导员的手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职介的效率。
  据悉,2004年一季度,支撑“电子病历卡”的“上海职业指导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将上线运行。目前,该系统已开发出71个针对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数据项、19种常用职业指导方式、24个职业指导重点、39个常用职业指导结论和46个常用职业指导建议,通过对求职者“职业能力”、“个性特征”、“身体素质”量化的“量体裁衣”,帮助职业指导员开出合理的“药方”。据介绍,国际上的职业指导目前都以人工操作为主,上海这种把信息技术和传统人工指导相结合的做法,在世界上也是一大创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