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知识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067

西城区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圆满收官 3804个岗位与求职者精准对接

  不久前,西城区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圆满收官。作为开年重要民生工程,本次活动以“春风送岗暖民心”为主题,通过建立“三对一”帮扶机制、打造智慧就业平台、创新“政企社”联动模式,累计举办23场招聘活动,促成3804个岗位与求职者精准对接,为就业困难群体铺就温暖就业路。
  三级联动织密帮扶网络
  “感谢街道帮我找到两份工作,这个春节终于能安心了。”应届毕业生小王和母亲在牛街街道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分别签约北方出租汽车公司和吴裕泰茶叶店。这得益于西城区构建的区、街、社区三级帮扶体系,即通过前期摸排,在西城区建立重点帮扶对象台账,随后联合街道、社区成立“就业帮扶团”,精准为每位求职者配备职业指导师、岗位推荐员、政策咨询员,有序开展“求职坐诊”服务,帮助求职者顺利找到工作。目前,“就业帮扶团”累计服务1327人次。
  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2025年将帮扶范围从就业困难人员扩展至高校毕业生、银发求职者、外埠失业人员三类重点群体。数据显示,活动期间新登记求职者中,5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27.3%,大专以上学历青年求职者占41.2%,精准帮扶就业率达83.6%。
  政企协同激活岗位供给
  春节前,在天桥街道企业座谈会上,惠佳丰健康集团当场发布养老护理员等63个岗位。“我们正需要政策指导和用工支持。”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政企对接场景在月坛、金融街等街道同步上演,税务、人社部门联合上门送达包含税收减免、岗社补等7项政策的“新春惠企礼包”。
  通过深化街企合作联盟机制,146家企业释放出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适配性岗位。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特别开发‘零工驿站’模块,日均发布即时性岗位200余个,帮助113名大龄劳动者实现灵活就业。”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扫个码就能找到家门口的工作。”大栅栏街道自主研发的就业小程序,集成岗位查询、视频面试等6大功能,日均访问量突破3000人次。这种“掌上就业服务站”模式已覆盖全区15个街道,与“就业在北京”“西城人社”等平台形成三级新媒体矩阵。
  针对农民工群体量身定制的《城市职业发展指南》微课,通过20个社区电子屏滚动播放,累计观看达1.2万人次。“课程教我们怎么写简历、怎么维权,特别实用。”刚入职晋阳饭庄的张女士说。数据显示,线上服务渠道贡献了57.3%的岗位对接量。
  时序管理保障服务延续
  活动创新采用“双阶段”推进策略:春运前集中开展12场线下招聘会,在陶然亭公园等地设置“流动就业服务站”;1月26日春运启动后,及时转向“西城云聘”等线上平台,确保服务不断档。其间开发的“职业测评系统”,为892人提供个性化能力画像,岗位匹配准确率提升至79.4%。
  在广内街道“暖心驿站”,58岁的李师傅通过“银发专场”找到物业维修工作。这种分群体、分时段的服务设计,使大龄求职者就业率同比提升18%。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表示:“我们储备了春节后40家企业2100个岗位,将持续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活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要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西城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从牛街胡同里的“就业帮扶团”,到金融街的“惠企政策直通车”,西城区正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随着“业美就在西城”品牌建设的深化,这种将政府主导力、企业参与力、科技支撑力相结合的就业服务新模式,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