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指南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福建人 访问量:424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带加速形成


  结缘上海、勤练内功、成就规模,苏浙3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坚强后盾。据了解,目前上海一辆整车的2000多个零部件,90%已在近邻江苏、浙江唾手可得。记者还在“上海桑塔纳轿车共同体”名录中发现,176家成员单位中多数是苏浙企业。一个日趋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正加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
  “共同体”发言人告诉记者,上海轿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是最棒的,这也意味着入选“共同体”的门槛极高。首先,企业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其次,没有终身制,实行淘汰制。同样一个配件会选择两三家供货企业,订货量的“大起大落”完全取决于质量是否保证、供货是否及时。苏、浙两省凭藉实力和紧邻上海的地缘优势,争先恐后欲在上海轿车零部件配套中分得一杯羹。
  且看,“上海大众”每天所需1000多个油箱,就由“扬州亚普”独家配套,迄今供货已达200多万个。为此“扬州亚普”深有感慨,从一个自救型企业,发展到如今几乎垄断了国内90%的油箱份额,全靠上海“带大”。而浙江企业利用民营体制优势,勤练内功,动辄就是国际最好设备一步到位。最近宁波就异军突起,有近10家企业争夺塑料件份额,很快打破了上海本地企业手遮半壁江山的局面。
  上海汽车产业占上海工业产值10%以上,巨大的市场是众多苏浙配套企业争相奔投的理由。据了解,那些徘徊在“共同体”名录之外的、不定期、非正式为上海配套的苏、浙企业数,是“共同体”成员数的2倍有余。为同上海建立亲密伙伴关系,如今的油箱排头兵“扬州亚普”紧“贴”上海不遗余力,甚至主动邀请上汽集团入股34%。
  专家认为,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正在加速形成。据了解,到2007年,单单“上海大众”就要达到10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这对配套厂家,无疑又是一重大利好。受此诱惑,就连贵州、福建等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将部分厂房移师上海附近。在嘉定安亭汽车城旁,类似的外地厂家达几十家。
  专家分析,长三角汽车产业带未来颇具竞争优势。首先,能为上海汽车产品配套,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品牌的塑造。不少企业都将为上海汽车配套作为一张王牌。其次,由于在这一区域激烈的竞争,不少企业已经提前同国际接轨。如浙江万向集团早在1983年就已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据悉,我国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每年下降10%,到2005年关税将全部取消。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上海汽车零部件将实现全球采购。对此,长三角内不少企业却纷纷表示,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带将加快打造国际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