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旅游车辆供不应求;节假过后,运输业又成淡季
昨天,记者从市运管部门了解到,“十一”黄金周前后,市运管处稽查队共查获非法参与旅游运输的社会车辆18部。据业内人士估计,“十一”期间,没有营运资质却参与旅游客运的“黑车”数量远远超过这一数字,甚至在10倍以上。
这些车存在安全隐患
10月1日下午14:35分,蔡某的一辆金龙旅行车擅自从事营业性载客运输活动,从机场接旅行团队,运费200元,被运管部门罚款2000元;10月2日下午14:40分,刘某的一辆三菱大客在环岛路载旅游团队游玩,3天300元,被依法查处……
据运管部门介绍,每年黄金周期间都存在大量没有营运资质的“黑车”,旅行社由于车辆不足,自行联系一些社会车辆参与旅游客运。这些车部分是私人的,也有企事业单位节日期间闲置的,还有部队的车辆。这些车辆不具备营运资质,又是临时调用的,所以技术状况值得怀疑,驾驶员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前两年查到的车辆,有的没有刹车,上线四趟也通不过检测。虽然这一两年新车换了不少,车辆的总体情况好于往年,但是由于做不到营运车辆每季度一次二级维护和每年公安、交通部门各一次技术安全检测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另外,这些车不需要缴纳营运车辆必须缴纳的养路费、客运附加费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国家税费的流失。再者,由于成本较低,租金也比正规车辆便宜很多,有的一天才50元,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很多私人的车辆和旅行社只是口头上达成协议,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一旦出了事故或是引起纠纷,旅游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运管部门投鼠忌器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我市目前现有的正规旅游公司17家,具备营运资质的车辆227部,然而这样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业内人士分析,三年来,就黄金周这段时间而言,我市至少需要400部以上的旅游车辆,甚至要500-600辆。
正规的车辆需要缴纳税费,其用于管理和必须维修检测方面的费用也使得其成本增加,为了降低成本达到揽客的目的,一些旅游公司便自行联系车辆,这也是造成旅游“黑车”大量存在的原因。
运管部门基于对安全的考虑,每年节日期间都会组织大规模的整治,清理旅游“黑车”。但是,业内人士分析,运管部门也是顾虑重重,如果大量扣车,造成旅游者滞留,无法完成预定旅游行程,将给厦门的旅游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成立专门的运输公司不可取
既然存在这么大的需求缺口,能不能成立专门的运输公司,以缓解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呢?
运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不现实的。两年前,会展中心曾提出要成立一个旅游运输公司,购买豪华的旅游接待车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九·八”和节日期间的旅游服务。但是,旅游旺季车辆需求量较大时,车辆容易租出去,到了淡季怎么办?
任何企业的经济行为都不得不考虑成本的回收和赢利,公司能不能在淡季加入到长途客运或是公交客运的市场中去呢?运管处负责人说,长途客运和公交市场已经饱和,福州一线的客运车辆已经从原先的10分钟一班变成现在7、8分钟一班;公交市场一条线路哪怕是增加一两部车,都会引起其他经营者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所以,这条路行不通。
对社会车辆开放是惟一途径
业内人士称,这是个普遍性问题。既然有市场需求,成立专门的运输公司又行不通,那么只能选择对社会车辆开放这条路了。运管处负责人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开放也得开放,关键在于如何管理。
据了解,全国已经有不少城市在节日期间允许社会车辆参与旅游客运。杭州等地就向社会开放,也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有关人士指出,我市可以由一两家旅游公司负责组织社会车辆,对这些车辆的技术状况、人员建立档案,要求这些车辆一定要上线检测,达到一级车的标准,人员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车辆要缴纳税费。此外,还要和正规的车辆一样,公司和社会车辆的单位或个人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