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以居委会名义进行志愿者活动
松江大学城的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服务
“与其他学校进入社区的志愿者相比,我们是有组织的一个整体!”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居委会第一任主任沈迪自豪地说。
如今,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各高校的学生志愿者到社区为居民服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成立学生居委会,以居委会的名义进行志愿者活动,这还是第一家。上海外贸学院的陆志华老师介绍,从2005年学生居委会成立至今,已经成为本校学生接触社会为民服务的正式机构。
居民:家里来了一群“大姐姐”
“目前,我们面向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还是以家教为主,居民有这方面的需要嘛。”沈迪介绍,上学期末,学生居委会开展了“HHS”(Holiday
Home Stay)项目,至今已经有3个家庭和12名志愿者结成对子。
“所谓Holiday Home
Stay,不单是传统意义上辅导学生功课的家教,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大学生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上初中高中的弟弟妹妹们心理上的疏导。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青春期这个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更多的体谅。”今年上大三的沈迪有一份超出年龄的稳重:“我们毕竟是大学生了,有些焦虑自己也经历过,沟通起来比家长的泛泛而谈更有针对性。”
而大二的刘晓瑜眼中的志愿者活动则充满轻松快乐:“第一次去小男孩的家里,觉得六七岁的孩子真是太调皮了,虽然已经上小学,可根本不能坐下来学习。好在他看见家里来了一群和蔼的大姐姐跟他玩,可高兴了,我们志愿者正好寓教于乐,边玩边学。”
今年3月,大一的黄怡中当起了初三小妹妹杨逸菲的“大姐姐”,“我第一次去的杨逸菲家的时候,她不敢说话,好像还不敢看我。”面对这个内向的女孩子,黄怡中想了很多办法:“中考本来就让人紧张嘛,家里给的压力又大,杨逸菲不敢跟她妈妈谈,我帮她谈。”一个多月之后,“杨逸菲开朗了,也会笑了”,说到这里,黄怡中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
志愿者:我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感觉
“以前,居委会对于我们完全是个模糊的概念。”沈迪说,2005年学校刚开始策划成立居委会的时候,他刚上大一,出于好奇和为居民服务的兴趣,成为学生居委会最初八位成员中的一个,“那时很好奇,还从来没在大学校园里见过居委会这个机构。”
真正开始接触居委会工作后,沈迪他们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们要把志愿者文化在整个松江大学城里推广开来。不光是为学生居民、社区居民服务,志愿者本身也能从助人为乐的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
即将接任居委会主任的刘晓瑜介绍,今年居委会将启动志愿者服务中心,整合校内的志愿者资源,还跟与同样隶属方松街道的江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利用这个平台展开学生家教、高三初三特别辅导、陪伴“空巢老人”和烈士家属等活动。“松江大学城地处开发区,我们还计划充分发掘社区资源,让同学们在服务居民的同时,与社区里的成功人士交流,学习他们的人生经验。这也是我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好机会。”
“两年来,我们都在志愿者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看着现在的学生居委会,真有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感觉。”沈迪说,虽然自己已经离任,但如果社区有需要,“我当然要去服务啦。”
街道:让大学能真正融入社区
从松江大学城隶属的方松街道了解到,过去几年来,松江大学城的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学校都曾经发挥学校专长,为各社区提供特色服务。今年4月,华东政法大学在江中居委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9名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律师、书记员等角色,以房屋产权的纠纷为例,为居民区老年群众送上了一堂精彩形象的普法课。
“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成立学生居委会,是我们的一个试点。”方松街道的许先生说:“目前,学生居委会的工作还在尝试阶段,如果进行顺利,我们希望能在松江大学城各个学校推行。”
而在上海外贸学院学生居委会里,也不乏其他学校志愿者的身影。“像我们的居委会电脑诊所,就有一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志愿者。”沈迪说,“如果能融合不同学校的特色,就能互相发挥资源优势。”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学生居委会也提供了更便捷的网上报名方式。黄怡中的父母很支持女儿的志愿者工作,“他们希望我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一点。而且,我读了这么多年书,总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