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与创新 着 力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6

  进驻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又一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党支部日前宣告成立。至此,园区内所有“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园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最新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7730家,已建立党组织的6648家,组织覆盖率达86%,其中建立独立党组织的5436家,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比率为70.32%,达到了预定的节点任务。
  近年来,面对以开放的组织、多元的需求、流动的人口为特征的新形势、新挑战,本市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与创新,着力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区搭建“凝聚”平台
  进入21世纪,上海城市社区经历了快速而深远的变革,城市社区党的组织体系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政府职能转变,部分民间组织逐步承接了被转移出来的部分政府职能。63万“两新”组织逐渐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5000多个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团队活跃在社区。275万老人、300多万包括境外人士的外来人口、数十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期待着多元服务。
  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矛盾,满足各种需求?上海社区党建着力于凝聚服务群众搭平台,探索创新社区党组织领导体制,形成了党对行政、居民区以及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的整合体制。
  拥有1772家驻区单位的湖南社区,各类资源丰富。
  针对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各种需求,社区建立起文化、教育、咨询、家政、维修、医疗等服务超市,通过热线电话、网上预订、项目菜单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内所有公办学校场地,每天定时开放,供居民晨练,学校资源在双休日、寒暑假向社区开放。
  在华阳社区(街道),党的新的组织体制,对街道办事处及其相关机构、区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整合管理。如实施"完善行政执法管理机制",公安、工商、城管、药监、市容、房地等13个政府部门按"条进网格"要求,合力攻坚社区中的老问题新矛盾。
  临汾社区创建居民区党建"三三制",在有3名以上党员的楼组建立党小组,有3个以上党小组的楼群建立党支部,使社区1681个居民楼组,建立楼组党小组620个,楼群党支部77个,基层党务骨干达到了712人,织起了一张联系党员服务群众的网络。
  支部建在商务楼宇
  "希望当您有烦恼的时候,能够为您释疑解惑;当您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帮您排忧解难;当您有喜悦的时候,能够为您祝福庆贺。"恒安大厦内,一条党组织"热线"对楼宇内企业和员工作出服务承诺。大厦内自从有了党支部,既解决了楼宇无主管单位党员挂靠的难题,又为入党积极分子敞开大门。来自江苏的党员崔冬霞,"漂泊"三年后在这里找到了"家"。
  上世纪90年代起,楼宇经济在上海迅速崛起。仅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汇聚了上百家中外金融机构,数百家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上千家投资机构和贸易公司。传统的党建方式和管理思路受到挑战。
  上海积极探索楼宇党建这一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创建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把"支部建在楼上",继而向园区、市场、工地、商业街等延伸,形成了支部建在园区、建在市场、建在工地、建在商业街等多种党组织设置新模式。目前,中心城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了93.5%;全市270多家经济园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
  楼宇党建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党务工作者队伍。2005年6月,本市公开招聘449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加上各区县自行招聘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总数约为2000名,如今,这支队伍成为"楼宇党建"的生力军。服务网络覆盖全市
  日前,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一家跨国公司工作的两位硕士路杨和王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张江园区的"阳光驿站"站长陈立雄介绍,园区内已有472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67位已列入今年的发展目标。
  自2001年普陀区曹杨新村社区成立上海市第一家党员服务中心以来,上海已建立各级党员服务中心224个,形成覆盖全市的完整网络。如今,遍布全市的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共接纳5万多名流动党员;同时又是在"两新"组织构建党的基层组织的"孵化器"。党员服务中心先后以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以及临时组建党支部等多种组织设置新模式,有效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上海"两新"组织建立的党组织从2003年底的4875个,发展到2006年底的12082个。
  以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党员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楼宇,活跃在群众身边。家住虹口区锦苑小区的屠美珍患肺癌、慢性肾炎欠下高额债务。朝晖医院党员志愿者得知后,专程上门诊治,送上"免费体检卡"。而这"免费体检卡"就是凉城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通过与朝晖医院签约,为困难群众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