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百姓承担得起财政支撑得起 松江区城乡模式让上海市民倍感安全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4

  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改革正悄悄地改变着上海人的生活。作为试点的松江区,经过两年“不停步”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兼顾城保、镇保、农保的三医联动改革方案,成功找到了“百姓承担得起,财政支撑得起”的适宜模式。
  
  松江辖区面积与上海中心城区相当,下辖4个街道、10个镇,约52万户籍人口及62万流动人口,城乡兼有,城保、镇保、农保混合覆盖。三医联动改革要想形成良性循环,必须“破陈规、重布局、转职能”。
  
  破除医药挂钩的陋习,在上海率先实现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医药分家。松江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收支管理模式,强调加强医疗机构成本控制,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的“管办分离”及根据病人流向而确定的医保基金预付额度。“帐户在财政、管理在卫生”的机制,有效地遏制了医疗单位的趋利行为。
  
  收支两条线实施前,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主要来自药品,以至于院长、医生一门心思“搞创收”,病人有所抱怨。而现在,处方药价与医生无关,患者的费用自然也就出现了回落。据2006年统计,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下降至122.25元,在2005年已下降的基础上,又同比下降了5.16%,区中心医院和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被列入“上海市同类医院均次看病费用最少”的医院。
  
  自2005年9月实现三医联动改革后,松江区域医疗资源重新规划布局。截至目前,区镇两级财政投入资金1.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15家地段医院和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在社区卫生中心转变为“六位一体”的社区健康守护人的同时,区级医疗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松江区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卫生服务的主体框架。通过卫生资源整合,形成了有效的双向转诊、检查互认、支持社区的良性互动机制。
  
  松江区区长孙建平说:“医疗卫生改革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我们改革要做到‘群众得实惠、医院有动力、发展可持续’。”数据显示,2006年松江农民人均投保合作医疗费用为154元,而区、镇两级财政的人均投入分别达到115元和60元,农民基本医疗的补偿水平从2005年的43%提高到49%,大病风险基金封顶补偿额从2万元提高到6万元,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佘山镇北干山村的陈某爱人患肝癌去世,自己也被胃癌袭扰,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就在这时,村里给她送来了6万元的合作医疗大病补偿金,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既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要将改革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松江区区委书记盛亚飞表示,三医联动改革的理想状态是把各项指标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既让老百姓承担得起,也让财政支撑得起,真正推动卫生事业可持续地深入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