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活力开始在“鹦鹉螺”的体内奔涌。5月22日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获悉,“上海光源”150MeV直线加速器已实现了电子束出束,初步完成了“出光三步曲”的第一步。
去年年底,“鹦鹉螺”刚展现曼妙“身姿”,“上海光源”就已开始在直线隧道中安装15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上海光源”之“源”,它采用了2998Mhz的大功率微波源,以及基于纳秒栅控电子枪技术的电子源,并在国内首次使用了500Mhz的高Q值次谐波聚束器。该直线加速器输出的电子束可具有灵活的时间结构、高流强和适中的发射度,使电子储存环能方便地运行在单束团或多束团的不同状态下。
据介绍,这台加速器打出的电子束,在经过增强器“接力棒式”的加速后,能量将猛增20多倍,可达到3.5G电子伏特。如此高能的电子束在电子储存环中运行时,就能在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释放出稳定的同步辐射光,其亮度比普通X射线高出万余倍。
一周前,科研人员完成了“鹦鹉螺”直线加速器的总体出束调试,测得的电子束数据初步达到设计要求,加速器隧道外围辐射剂量测试也在安全范围内。在未来一段时间中,该装置还将不断优化,以达到设计指标。根据进度安排,“上海光源”将于明年出光,后年4月将可建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