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上海企业家信心指数快速提升 达到138.1
市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企业家信心统计调查显示:一季度,本市逾四成的企业家认为总体状况“偏好”,半数以上认为“持平”,本市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8.1,成为自2004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自1999年以来,上海企业家信心指数与GDP季度增幅表现出“强相关”(注1)。从走势图的转折点来看,在2001年四季度(上行走势启动点)、2004年一季度(历史最高点)和2006年三季度(近期拐点)等多次拐点出现时均早于GDP季度增幅走势一个季度;从两个指标拟合的趋势线(注2)来看,从2001年开始,两者拟合的趋势线走势几乎一致。从近期走势来看,信心指数的升高反映出企业家对直接参与的具体经济活动以及对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的乐观情绪。
一、建筑业企业家信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季度,上海建筑业企业家信心空前高涨,认为“偏好”的达55.7%,认为“持平”的逾四成,而认为“偏差”的不足百分之一,建筑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55.4,成为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步入“较强景气”区间(注3)。
二、工业企业家信心保持高位
一季度,上海工业企业家认为本期情况“偏好”的有44.2%,认为“持平”的过半,而认为“偏差”的不到5%,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9.2。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工业季度增加值表现出“强相关”,信心指数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在被调查的33个工业行业中,近八成行业的企业家信心位于“较为景气”区间,其中食品、饮料、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位于“较强景气”区间。
三、第三产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家信心高涨
一季度,在上海第三产业的六个行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值为145.1,分别比股份有限公司的137.6和国有企业的128.2高出7.5点和16.9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均达到“较强景气”区间。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在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居前。
四、大型企业企业家信心回到历史高位
一季度,企业家信心在大、中、小型企业出现普涨态势,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9.3点、9.1点和7.5点,大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52.1,成为自2004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大、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位于“较强景气”、“较为景气”和“相对景气”区间。
五、四大因素影响企业家信心提升
从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预期来看,二季度将微幅回调,平稳运行在“较为景气”区间,影响企业家信心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一为原材料价格涨幅有抬头的信号,主要表现为一季度末钢材、铜等价格上涨,原油期货价格出现回升态势;二为银根进一步紧缩,一季度央行两度提高准备金,有效遏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收紧企业贷款;三为全球化竞争度日趋激烈,今年为入世后全面开放的第一年,针对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内某些企业尚处于适应磨合期;四为内需相对不足,产能过剩、追求利润使企业最大化地将产品“走出去”,而贸易壁垒和人民币升值均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注:
1、相关系数:0.8-1.0为极强相关,0.6-0.8为强相关,0.4-0.6为中等程度相关,0.2-0.4为弱相关,0.0-0.2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自1999年以来,两指标(企业家信心指数与GDP季度增幅)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85,达到“强相关”。
2、自1999年以来,两指标(企业家信心指数与GDP季度增幅)序列的趋势线均由6次多项式回归所得。
3、景气区间的划分标准为:180以上为“非常景气”区间,[180,150)为“较强景气”区间,[150,120)为“较为景气”区间,[120,110)为“相对景气”区间,[110,100)为“微景气”区间,100为景气临界点,(100,90]为“微弱不景气”区间,(90,80]为“相对不景气”区间,(80,50]为“较为不景气”区间,(50,20]为“较重不景气”区间,20以下为“严重不景气”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