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孩子暑假白天八小时怎么过?本市部分社区给出答案:闸北天目西路街道以楼道为单位,建立跨年级、跨学校小队,组织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其乐融融;杨浦区一些居委会则接收孩子下棋、做游戏,解除了家长后顾之忧。
7月10日记者在天目西路街道蕃瓜弄小区小周家看到,她和同小区的小刘同学正一起做作业。小周是蕃瓜弄小学大队长,放假后回到社区,担任楼道小分队小队长,不仅“管理”自己学校的6名同学,还把同一楼道其他学校的孩子也一起纳入进来。在华康居委会,社区读书组组长费静兰老师也把社区中队的中小学生集合起来,教他们读报、读杂志、读名著。
天目西路街道辖区内约有4000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1998年开始的每年暑假,该街道打破学校界限成立“社区好少年”大队,每个居委会组织150人左右的中队,每个楼道再组建三五人不等的小队。楼道小队从高中生到小学生不分年龄,暑假里互相串门做作业、学电脑、一起清洁楼道等。街道还积极发掘附近教育资源,联系禁毒博物馆、铁路博物馆等十几个课外活动场所,轮流安排各居委会中队参观,丰富了孩子的暑假生活。
“社区暑托”方式受到家长们欢迎。但记者也了解到,受师资、场地、沟通不畅等因素制约,推广仍有难度。
孩子在社区,谁来教、管?共康公寓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陶源告诉记者,附近学校派出辅导老师进社区,其他老师都是小区内退休教师、干部,人手显得不足。佳龙花园暑期特色班的教师,全由居委会干部亲属“友情出演”。天目西路街道文教科王科长建议,可以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如普通大学生群体进社区,充实社区暑期教育的力量。
场地不足也成重要制约。佳龙花园居委会仅有一个会议室,暑假为优先满足孩子活动,不得不停止了以往面向居民的培训。他们呼吁,假期里应更多开放课外活动场所,以便“对接”社区暑期教育。
部分社区信息沟通不畅,也影响“暑托”的推广。部分小区对辖区内的中小学生情况没有统计,暑假活动难以推广;而一些年轻家长对居委会也了解不够。有关人士建议,应充分利用小区网络优势,及时把信息传递给更多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