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35所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服务农村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0

  “五一节里,我伲镇上举办了一场广场文艺演出,我是策划人和主持人,镇上、村里好多人来看演出,非常闹猛!”上海交大毕业生管�t俊兴奋地说。小管家住上海中心城区,毕业后到奉贤区青村镇支农。在田间地头浸润了半年多,他的话语中已透着“乡土味”。去年7月,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35所高校的259名毕业生,成为本市“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首批成员,深入到宝山、崇明、奉贤等10个市郊的乡镇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希望通过服务基层农村,让自己的青春“别样精彩”。
  “一到基层,就发现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要学的东西很多。”起初,管�t俊在镇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工作。一次,供电系统发生故障,镇里的虾塘突然断电一小时,导致村民们养的虾死了许多。事故发生后,小管下去采访。只见几十个村民堵在小小的村委会门口要求赔钱,有人手里还拿着家伙。断电问题与村委会无关,村干部是如何处理的?他们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且自己垫付了钱给村民作赔偿。“村干部们来到村民家里,和他们勾勾肩、搭搭背,几句在情在理的热乎话把村民们激烈的情绪平息下去了。这种处事方式真让我佩服。”小管说。
  青村镇创建上海市文明镇,镇党委宣传科交给小管一个任务―――制作宣传展板。小管花了一周时间,写了几千字宣传稿。没想到,稿子交给镇上有关干部后,一字未用。镇干部另起炉灶,写了新农村建设“十问十答”,语言简洁朴实,贴近老百姓。两篇稿子一对比,小管发现自己那篇稿子大多是文件式的大道理。
  小管很珍惜两年支农的机会。“既然作出了这个选择,就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踩在市郊的土地上。”区宣传部门派下任务,要求各个镇收集农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小管走村访户时遇上头疼事:不少老农民只会说当地土话,交流起来有障碍。“交流关一定得过,不然怎么从基层得到最真实的信息?”小管一有机会就缠着当地的干部学土话,渐渐的,交流障碍越来越小,他自己的话语中也开始夹杂乡土味。
  支农生活即将过半。让管�t俊开心的是,同事们越来越把他当“自己人”了。一开始,大家喜欢叫他“大学生”;后来,便亲热地叫他“小管”,领导有啥重要任务也愿意交给他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