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召开大会部署“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4月20日上午,本市召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会,积极推进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副市长杨雄出席大会并讲话。
据介绍,上海公交优先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信息系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衔接的科学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准时、便利、可靠、经济的优质公共交通服务。届时,上海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将达到1690万人次,占机动出行比重达到65%以上,占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3%以上。实现公共交通的便捷换乘,即实现“3个一”的目标:中心城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在一小时内完成;郊区新城一次乘车进入轨道交通网络;新市镇与所属中心村之间一次乘车到达。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服务半径在中心城和郊区城镇实现全覆盖,其中,内环线以内区域300米服务半径实现基本覆盖。
十条举措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如期实现,本市将具体推出以下十个方面举措。
■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2007年,轨道交通6号线、8、9号线(一期)建成试运营。2008年―2009年,轨道交通2号线(东、西延伸段)、7号线、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0号线、11号线(北段)、13号线世博会段建成试运营。基本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运送能力占公共客运比重超过30%。
■建设综合交通换乘枢纽2007年,开工建设3号线长江南路等12个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开工建设30个枢纽。2009年,全面推进交通枢纽建设。逐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市民换乘更便捷。
■继续建设公交专用道力争全市公交专用道投运总里程达到300公里,高峰时段专用道上的公交车辆时速达到17―20公里。适时开工建设铁路南站至西站的15公里快速公交试验线(BRT)。2008至2009年,将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域内和郊区新城,市通郊公交专用道建设。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推进公共交通信息化到2008年,10000辆公交车安装车载智能装置,完成20个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联网。2009年,全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装置基本安装完毕,在客运主要干道上基本实现站牌电子化、调度智能化,为市民出行查询服务提供方便。
■优化调整公交线网2007年,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00条以上。到2009年,将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公交专用道以及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建设、调整相关公交线路300条。逐步形成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新型公共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交通一体化。
■加快远郊区公共交通发展三年中根据规划和市民需求继续新辟、调整区域公交线路,发展城乡巴士线路。并根据道路,桥梁修建和中心村建设进度,推进中心村“村村通公交”。
■采取优惠措施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内环线以内全部线路实行换乘优惠,实施老人特殊优惠乘车,研究公交票价并轨方案。2008年,提出内环外线路优惠换乘方案,研究实施学生优惠乘车。2009年,推出日票、周票等多样化票制。
■加快公交车辆更新三年更新车辆5500辆,其中高等级车4000辆,所有公交营运车辆达到国Ⅱ以上排放标准。实现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比例达到35%,高等级车使用率达到70%的目标。
■规范公共交通市场行为在中心城区初步形成相对区域经营的市场格局。在远郊区积极培育区域“龙头”公交企业,形成“一区一骨干”的经营格局。促进公交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逐步提高公交职工收入。对公交企业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审计和评价制度,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深入推进公交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配套合理措施。加大市场整治力度,重点填补公交空白,社会反响大的主要地区营运秩序明显好转。
■完善公共交通发展扶持政策大幅增加公共交通基本设施投资,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和公交停车场、公交专用道、港湾式车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公交专项”为载体,形成补贴,补偿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扶持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的公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公交车辆更新、信息化建设,以及补偿政府指令性项目、公益性服务等。继续实施油价补贴。实施公益性行业的扶持经济政策。
六个环节推进今年公交优先
另据了解,今年是上海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全面启动之年。全市将围绕“点”、“线”、“面”;“车”、“路”、“人”等六个环节,全力推进今年公交优先工作的落实。
■重点是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3号线长江南路、4号线塘桥、南外滩等12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改造、新建10个公交停车保养场,新增停车泊位近2000个。
■重点是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抓紧制定全市公交线网布局规划;重点实施“一区”(浦东新区)、“一线”(8号线沿线)、“一路”(共和新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6、8、9号线投入试运营和4、1号线延伸相衔接,同步做好公交线路配套;年内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00条以上。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推出“点到点”市通郊16条快速公交线,开通25条城乡巴士,缓解郊区居民出行难的矛盾。
■重点是促进区域整合中心城区重点对浦东新区内以及共和新路、延安路等主要客运走廊,实施相对区域经营整合;远郊区推动嘉定区、松江区等区域公交企业重组试点。同时,发动全行业深化行风建设,努力实现今年公交行风测评“保八争七”的目标。
■重点是加快车辆更新年内按照“国Ⅲ”排放标准,完成1750辆地面公交车、8000辆出租车的更新。同时,落实平安实事,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在中心城区“三场二站”以及郊区重要交通集散地,基本杜绝“黑车”。
■重点是继续推进2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公交信息化,4000辆公共汽电车安装车载智能装置,建设600个电子站牌,在30条线路、300个电子站牌上开通车辆到达预告信息,基本完成10个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联网,方便市民出行。
■重点是推进对出行人的优惠换乘今年6月底前,内环线内396条公交线路全部实行换乘优惠;下半年,推出老年人优惠乘车措施,实现公交与轨道交通优惠换乘。同时,积极研究针对学生的特殊优惠措施,不断降低市民出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