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少年小张因抢劫被提起公诉,令他想不到的是,社工竟会出现在法庭上,与他和法官面对面交流。最终,法院根据小张的犯罪事实以及社工的评价,判处他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日前,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庭推出社工介入少年审判机制,让法庭教育和社区矫正“无缝连接”,从而更好地挽救失足少年。
据普陀区法院少年庭负责人介绍,邀请社工进法庭,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失足原因和悔罪表现等作出客观、全面介绍,有利于法官了解未成年被告人,对那些主观恶性小、可塑性强的青少年尽量从轻处罚。
未成年被告人小磊从小父母离异,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初中毕业后,他待业在家,终日无所事事。去年7月1日中午,小磊和同伙小浩持刀劫得一部手机。
庭审中,社工就小磊的家庭环境、在社区的一贯表现以及在取保候审期间的悔改表现作了介绍和评定。法院据此一审判处小磊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随后法官和社工一同对他进行法庭教育。
社工介入少年审判后,还对被判处缓刑的青少年进行帮教。以往这些青少年往往会在审判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所适从,如今由社工“无缝连接”,跟踪帮教,有助于他们改过自新。
小华被闵行区法院宣告缓刑后,跟随社工回到社区。此后,社工经常与他进行思想交流,安排他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小华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后来还找到一份当快递员的工作。
为防止少年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一些少年审判庭还组织社工走进监区,提前开展社区矫正。
据悉,今后普陀法院少年审判庭等将进一步扩大社工介入少年审判机制的适用范围,探索对外省市籍未成年被告人有条件适用缓刑和跟踪帮教,让更多失足少年得到“无缝连接”的教育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