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经过数月“整容手术”,位于山阴路69弄的一排石库门住宅8月22日褪去了脚手架。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变化,再细看,“秀发”更亮爽了―――屋顶已翻新;“脸色”更红润了―――墙面已清洗;连“经脉”也更活络了―――电线已更换。
包括山阴路两侧的住宅在内,今年全市将启动30处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让这些年事已高的保护建筑重回青春,延年益寿。
度身定方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曾经建造过大量风格各异的石库门和花园住宅,成为海派住宅的代表作品。岁月更迭,如今这些住宅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对这样的历史建筑实施修缮,延长其生命周期、留存城市历史文化,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做法。
市房地资源局8月22日透露,今年上海计划启动的30处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分布在徐汇、卢湾、长宁、静安、虹口等8个区,目前卢湾区的长乐新村、步高里,长宁区的兆丰别墅、静安别墅等项目已经启动实施修缮,其余项目正在方案拟定和施工前的准备中。
30处工程,30种个性。所有修缮方案都将根据项目的不同建筑风格和使用状况,度身制定修缮方案。这将使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工作翻开全新一页。
慢工出细活
按照上海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的要求,这些保护建筑接受的“驻颜术”,要求非同一般。其精髓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整旧如旧。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已经确定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在整修中的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听不到隆隆的机械声,偶尔看到有几幢建筑外搭着脚手架,在浓密的梧桐树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
负责修缮工程的虹口区虹房集团副总经理说,保护建筑的修缮工艺和普通的工房维修完全不同。就拿墙面来说,有土青砖的清水墙、红砖清水墙、混水粉刷墙、拉毛墙、汰石子墙等五种。修缮人员必须先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原先的墙面,去除污垢,随后修补破损部位,再涂上专用保护剂。有的过去已被刷了油漆的“破相”墙面,还要想办法恢复原先的容貌。
据悉,整个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修缮,将历时两年。
房老管线新
除了将容貌"整旧如旧",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老建筑的使用功能。
山阴路区域现居住着4万多户居民,平均每幢住宅内住了4户家庭。室内杂乱的管线不仅影响了保护建筑的容貌,更影响了市民的生活。此次整治,老房子内的管线将来一次"大换血"。
自来水管道换成塑钢复合镀锌管,居民不用再忍受"黄水",有条件的还要以户为单位安装水表;居民家中的老电线,按照市、区、居民"三个一点"的筹资办法调换,使其符合现代家用电器的基本要求;污水管道进行普查;有条件的楼道还将安装红外线声控灯。
此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环境也将进行整治。山阴路区域内使用的15瓦白炽电灯泡,此次将统一改为节能灯。翻建路面、整修绿化等,都将是修缮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