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指南
本市城市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闪现新亮点。24日,静态交通“停车诱导系统”黄浦区示范工程一期正式开通。市交通局宣布,这项旨在打通申城“停车难”瓶颈的系统今年起将逐步推广,近期就将扩展到豫园和人民广场地区,2010年实现全市无缝隙覆盖。交通部门年内还将出台与之配套的停车法规,让停车场价格比马路停车便宜得多。
停车诱导系统是国内外交通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提供停车场所在地及停车场“满”或“空”信息的发布系统,既充分利用停车场空位,又能引导驾驶员安全高效地停车。上海的停车诱导系统由市城市交通信息中心承建,从调研到调试完毕历时五个多月,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示范工程选择以黄浦区停车问题最为突出的中央商务区(CBD)地区为主范围,东至黄浦江、西至西藏中路、北至苏州河、南至延安东路区域,涉及18个停车场、3800多个车位。
诱导系统调试运转近一个月来,效果显著。据初步统计,加入该系统的停车场泊位利用率平均上升15%以上,其中,中福停车场泊位利用率从10%增至40%。
事实证明,停车诱导系统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改善占路泊车状况,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积极作用,还会使本市的停车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应氏大厦的停车场在泊车率大幅提高后,就主动把价格从原来的9元/小时降到5元/小时,形成价格优势。
根据设想,上海城市交通信息中心今后将依托此系统,逐步开展车位预定、用手机或互联网发布车位信息等服务,使停车更为方便。市交通局今年还将加大中心城区路内电子泊车系统、中心城区外围“停车-换乘”系统的构建力度,加快推进静态交通建设,使上海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的目标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