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环保驶进“快车道”
今后三年,申城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环卫绿化作业服务、生活垃圾处理等将是咋样?上海的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告诉我们,它们将驶入市场化运作的“快车道”。
据市环保局透露,本市将全方位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等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将全面推行项目融资制度,通过招投标,在国内外选择投资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现有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等设施要采取出售、承包服务、签定管理合同等方式加快改革。到2005年,本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基本实现市场化。
环卫、绿化等作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将同时深化。到2005年,环卫、绿化等作业单位要完成企业化改制,做到政事公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全面开放环卫、绿化等作业服务市场,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制定环卫、绿化等作业经营管理办法,完善招投标制度,建立依法管理、有序竞争、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新体制。
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机制。目前,本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是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主要按计划指令作业,并依据处置量分头给予财政补贴,不久的将来,这一运行模式将得到改革。探索以公共采购方式、分区域竞争总承包、由市场优化配置环卫要素、按法规标准规范作业的新运营机制,同时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法规、规章和政策。通过市场作用,激发总承包者实行分类收集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分类收集,带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通过法律和公众监督,强化生活垃圾处置的外部制约,确保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保障环保市场化进程“快车道”畅通,在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管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养殖业管理等方面,还将加快制定或修订一批法规和规章。加强环境保护执法装备和队伍建设,确保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全方位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监测能力,特别是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特殊因子监测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法执法、环境保护预警和环境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