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指南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福建人 访问量:188

机动车遇前方阻塞时强行进入路口的现象频现,上海今年已查处3400余起

记者 邬林桦
  许多自驾通勤的市民有这样的感受:在部分车流量大、相隔距离较短的路口,机动车滞留路口“拖尾巴”的交通违法行为频发,导致本来能正常通行的车辆被迫等待。
  对于“拖尾巴”现象,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已整治多年。从早期加大现场执法管理力度,到近年开始采用电子警察抓拍取证,部分此类违法多发路口情况已有所改观,大多数驾驶员对执法表示认可。来自市公安交警总队的数据显示,今年已查处这一违法行为3400余起,其中利用电子警察等非现场执法手段查处的占大头。
  “不能光靠电子警察抓拍、处罚,及时疏通堵塞路口也很重要。”一些市民认为,对于这类“因乱致堵”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应“罚管并举”,加强现场管理和疏导,及时消除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拖尾巴”致交通“死结”
  俗称为“拖尾巴”的违法滞留路口行为,是指机动车在前方路口发生交通阻塞时,虽然遇交通信号绿灯,但未依法停在路口以外等候,而是强行进入路口。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一些车流量大、相隔距离短的路口,“拖尾巴”现象尤其突出。近日一个晚高峰,常德路愚园路路口,常德路南北向绿灯,但双向道路都已拥堵,后方车辆仍紧盯着绿灯往前凑,挤占了整个路口;过了一会儿,愚园路东西向变绿灯,但因路口被占,东西向想要直行或右转的车辆寸步难行,原本就拥挤的愚园路上,车龙排到了胶州路路口。
  通行受阻的不仅是相对方向的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同样“举步维艰”。这个路口周边有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多个大型商场,外卖骑手、骑共享单车的市民和行人络绎不绝,而当路口被滞留机动车堵塞后,他们只能在车队中见缝插针、穿梭而行。
  类似现象在上海许多路口都存在,严重影响了区域交通的安全和秩序。“‘拖尾巴’不但不能减少自己等候的时间,更影响到相对的横向交通,致使各方车辆被困路口,凝滞成交通‘死结’。”一名资深交警告诉记者,交通拥堵存在涟漪效应,在本来就繁忙的路口“拖尾巴”十几秒,会造成周边连续几个路口接连拥堵几分钟,而梳理秩序、消除堵塞影响则要几十分钟。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仍有个别司机认为“拖尾巴”只是交通陋习,实际上这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机动车遇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进入路口。
  “拖尾巴”为何多发
  “拖尾巴”现象之所以多发,跟部分驾驶员法治意识和交通素养欠缺有直接关系。
  “我看到前面的车在移动,又是绿灯,就跟上去了,没想到在马路当中动不了了。”曾因滞留路口被处罚的汪先生觉得委屈,他说驾驶员很难判断前方道路的拥堵程度,尤其跟在公交车、保姆车等“大车”后面,本身视线就受阻,如果不跟紧点,要么被插队,要么被后方闪灯催促,“太难了”。
  而在交警看来,汪先生的做法正是很多违法驾驶员需要改变的陋习。在早晚高峰的执勤过程中,这名交警经常看到一些私家车在绿灯倒计时已开始甚至闪黄灯时,不顾前方车辆缓行,还加速冲过停车线,结果堵在路口。“这样一来,左转或是相对方向的车辆不得不再等一轮绿灯。”交警指出,这种“有空就钻”的驾驶陋习,不仅影响通行效率,还容易造成追尾、碰擦等交通事故。
  对于汪先生提出视线受阻的理由,这名交警表示,这不能作为违法的借口。“当看不清前方路况的时候,更要小心驾驶、保持适当车距。”这名交警说,问题还是出在驾驶员的法治和安全意识不够,“‘拖尾巴’的车辆往往跟车非常紧,其实哪怕只留出一个车位的空间,也不至于完全堵死路口。”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拖尾巴”多发的路口还跟道路条件和交通信号组织有关。“在一些路口距离较近、绿灯时间较短的路段,因为放行车辆较少,两个路口之间的路段蓄车能力有限,绿灯放行时容易产生车辆‘溢出’路口的情况。”一名交通研究人员表示,这类路段如果两个路口之间存在绿灯放行的时间差,车辆“出少进多”,导致“拖尾巴”情况易发、多发。
  整治需罚管并举
  对于“拖尾巴”,上海公安交警已整治多年,执法手段也不断扩展。
  “最开始是加派警力,在违法多发路口现场管理,执法处罚,指挥疏导。后来叠加了电子警察进行抓拍执法,通过处罚提升驾驶员的守法意识。”上述交警告诉记者,如今在有民警执勤的路口,对“拖尾巴”情况主要进行指挥疏导和教育批评,不一定会开罚单,以保障交通效率。
  很多受访者认为,除了通过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等方式震慑违法行为,及时、有效的现场管理也要跟上。
  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民警或辅警驻守管理的路口,“拖尾巴”情况几乎绝迹。例如延安中路华山路,尽管白天的车流量非常大,但现场管理人员会根据路况变化及时指挥绿灯通行车辆停车等候,保持路口的畅通。但警力有限,无法做到每个路口都有警察管理,如何做到快速发现并及时疏导“拖尾巴”?
  记者从市公安交警总队了解到,早晚高峰时段,交警部门会通过视频巡逻加强对“拖尾巴”预警,一旦发现“拖尾巴”形成,立即通知属地交警到路口进行精准的管理和疏导。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减少路口溢出,也是治理“拖尾巴”的有效手段。以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为例,路口东西向绿灯时间较短,放行车辆数较少;而南京西路铜仁路相交路口的东西向绿灯时间较长,放行车辆数较多。经测算,常德路与铜仁路两个路口,上游斑马线到下游斑马线之间,可供车辆排队的长度仅约190米,是一个“短路段”,仅可容纳63辆车排队。而两个路口绿灯放行的时间差,引发车辆聚集,造成一些车辆滞留在路口。
  结合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提供的研判信息,警方调整了绿灯时长,将南京西路铜仁路路口东西向车辆延迟10秒放行,为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车辆通行提供缓冲时间,使常德路东进口排队等待车辆提前放行,减少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排队车辆对铜仁路的影响。调整后,这一路口交通流量提升18%,“拖尾巴”现象显著减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