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停车难 上海上海市政协委员提出住宅区商办楼停车资源“错时共享”
“近日连续两天,晚上超过10点到家,就找不着停车的地方了。”说起小区的停车难,达安花园业主周小姐就难抑心里的烦恼。在外滩工作的徐先生则是为每天上班停车烦恼,由于单位车库容纳不下所有员工的车辆,他不得不“经常提早上班‘抢’车位”,有时还得额外花钱将车停到社会车库。
许多人士指出:市区有不少住宅区和商办楼比邻同一区域,它们的停车高峰时段恰好互错。两者停车资源能否“错时共享”,让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效用,以缓解各自的停车难。
“错时共享”有可行性
交管部门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小客车保有量已破100万辆。私家车比例超25%,且仍以每月近5000辆的速度增长。而与高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相比,停车泊位增速却相对缓慢。全市可供停车的泊位约40多万个,不到小客车总数的一半。针对住宅区和商办楼停车高峰互错的现状,停车资源“错时共享”是否可行?记者作了一番调查。据周小姐介绍,达安花园停车资源日益紧张,地下车库饱和后,又在地面道路开辟停车区域,"道路两边常常停满车辆,每天早上开车穿过,要费不少力气。"但是,小区停车高峰集中在夜间,白天相对比较空闲。记者上午10时前往达安花园察看,只见停车库内约有2/3的车位空着,大部分地面停车区域也都空着。而在达安花园对面的商办楼---悦达国际大厦,记者傍晚18时发现,有车族纷纷下班将车开出,停车库渐渐空起来。
记者还走访了上海滩・新昌城、同济绿苑等中心城区多处大中型小区,发现白天小区车位都比较空闲,停车高峰均出现在傍晚以后。而分别走访附近的企业天地、高腾大厦等商办楼,停车高峰则都出现在白天,18时以后车位较空。
有关研究表明,实施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可降低30%左右的停车需求。
操作难题阻碍推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住宅小区和商办楼仍未做到"互通有无",为何"错时共享"难以推行?
同济绿苑业主龚先生的顾虑颇具代表性。他担心:小区停车资源向周边商办楼员工开放,外来人员进进出出,会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此外,如遇商办楼员工加班,停在小区里的车辆无法及时开走,还会加重小区停车难问题。而小区物业方面也有"后顾之忧"。浦东陆家嘴地区一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李先生坦言:一方面小区停车资源对外"共享",要取得大部分业主的同意。小区"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利益难以协调;另一方面,停车资源对外"共享",无疑将增加物业管理成本,稍有不当还会遭业主批评,"吃力不讨好"。
商办楼方面也存在操作难题。高腾大厦一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大厦停车库不对外开放。"社会车辆大量涌入后,车库管理将成问题。另外,下午5时后,大部分车库管理员都下班了,谁来管理这些社会车辆?"
资源普查后应整合
如何让住宅区和商办楼的停车资源"互动"?
浦江名苑物业管理人员陈先生建议,小区停车资源对外"共享",可按物价部门规定收取费用。这项收入一部分可用于补贴白天车位被占的"有车族",一部分可用于补贴物业增加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还有一部分则作为公共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这样既协调了小区"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利益,又协调了业主和物业的关系。对于商办楼而言,也可以通过这一办法解决管理成本问题。
市政协委员沈建青认为,停车资源属社会公共资源,要推广"错时共享"关键还在于整合资源,改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首先对单位、住宅区、商办楼及路面停车位进行普查,然后整合现有资源,由专业化服务公司管理、调配同一区域内的停车资源。
沈建青同时建议,建立停车信息诱导系统,方便驾车者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查询住宅区、商办楼等停车地的实时泊位信息。
【他山之石】位于杭州文三路的九莲新村和附近单位,目前采用"错时共享"的停车办法。居委会和居民与辖区单位形成共识:白天,一些单位员工的车辆停放至小区空的场地;晚上,小区车辆也可停放到附近单位的停车位。双方按物价部门的标准收取停车费。